最早流行的RK手术已给一些患者带来了后遗症,即使在近视眼手术不断完善的今天,国际医学界仍对此存有争议
在风行了10余年之后,它危险的一面逐渐清晰。
近视眼手术在其惯用的广告词中,被描述成“近视眼”们的救世主。最初的年份里,人们趋之若鹜,享受着与世界瞬间清晰相对的快感,没有人会想到日后他们可能因为这项手术承受的巨大痛苦。
RK手术后遗症
令人遗憾的现实是,中国不仅是世界人口大国,也是近视眼发病率超高的国度。13亿国民中,超过30%的人看不清这个世界,除非他们戴上眼镜。
在中学生中,近视眼发病率超过一半,而在大学生中,甚至高达74%。
因此,10余年前,当近视眼手术首次出现在中国时,立即让那些“酒瓶底”后面的双眼发光。
那会儿,它的名字叫RK手术,即“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苏联医生首先开始应用它来矫正近视。通常,医生会在患者的角膜周边部做若干条深达角膜全厚的90%~95%的切口,组织张力减低,在正常眼压的作用下,张力减低的周边部向外膨出,角膜中央部相对变平,屈光力减低,焦点后移,与视网膜的位置产生新的相适应,于是,近视便得到了矫正。
前苏联的医生们用它造福本国人民的第十个年头,它飘摇着落在了中国大地上,很快生根发芽。
事实上,那时的手术还不成熟,但没人注意这些,大家都在忙不迭地将自己近视的双眼交出去,划上一刀。10年前,章明已经是800度近视,他毫不犹豫地做了这项手术。“现在看来,这真是个错误。”章明对《新世纪周刊》说,术后看东西的清晰度没有想象的好,似乎不如戴眼镜后的效果清晰,“但只要不用戴着框架眼镜,也行了。”
但更糟糕的事情还是来了。那天,在电影院里,他身边的一个男人无意间挥了一下胳膊,正好撞到了他的一只眼睛。
“起初也不怎么疼,眼睛里流出了液体,又不太像眼泪。”章明说,当时他睁着眼,却什么都看不见了。
事实上,他的眼球破裂了。那些类似眼泪的液体,是因为虹膜和晶体已经被挤了出来,眼球中的房水溢出。
“类似的病历,我接触过好几个,都是很多年前做过RK手术,眼球变得异常脆弱。”江苏省中医院眼科中心的王育良告诉《新世纪周刊》。
47岁的王妍琴也是最早接受RK手术中的一员。“手术后至今都感觉还好,但那天去检查发现得了白内障,需要手术,问题就来了。”王妍琴说。
白内障如今只是一个没有太大难度的常规手术,“我却不能做,都是原来RK手术害的。”那天,当她被送上手术台,主刀医生发现,多年前的那场RK手术,在王妍琴的角膜上由外侧边缘向内放射性地留下一道道疤痕,如同一道道篱笆,让手术无法进行。
“我只能干等着眼睛慢慢瞎掉吗?”王妍琴显得很苦恼。
很多当年做过RK手术的人,如今都感到痛苦,不少人不得不寻求更为先进的眼科手术,延缓或避免眼睛失明。
虽然至今没有权威数据显示遭受术后后遗症的人有多少,但临床的一些数字仍可见端倪。“要求再次手术的患者中,百分之七十都是当时做过RK手术的人。”高诚斌告诉《新世纪周刊》。他是上海华都医院眼科主任,同时又是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会员。他说,仅华都医院一家,接诊RK手术的失败者一年之内就超过300人。在上海市综合性三甲医院的眼科,接诊RK手术失败者的比例更高,人数是他们的两倍左右,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当年RK手术最多的城市并不是上海,而是深圳。“不难想象,深圳的情况更加糟糕。”
高诚斌分析,前苏联专家普遍比较保守,很少向中国医生传授手术技巧。当年,由于该项技术刚刚引进,市场也没有相关硬性标准,部分医生自己模仿操作,造成很多因切削角膜厚度不够产生的“失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