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大众频道 → 眼睛保健 → 科普知识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什么是低视力光学矫正

http://www.cnophol.com 2012-6-21 16:16:57 中华眼科在线

  1、 低视力光学矫正的预后。

  只要符合低视力的诊断标准,就有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视力矫正,并有望使生活质量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应该了解,不同病因的低视力患者矫正结果的差异很大,矫正效果与患者的配合关系很大,与患者的视觉心理状态关系也很大,矫正后的视力也绝对不可能达到患病前的视力水平。

  2、 低视力眼病的发展趋势。

  根据低视力的病因分析,多种先天性或获得性低视力眼病都有发展的倾向,然而不能因为其将来有可能发展,甚至短时间就可能发展为盲眼,就放弃对低视力眼的矫正。大多数低视力眼病的发展趋势是缓慢的,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利用残余视力改善生活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3、 患者的低视力眼病的康复。

  在低视力人群中,白内障、角膜病和沙眼患者中大部分都并非终身低视力患者,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使其重见光明。但是绝大多数视网膜病变的低视力患者,是没有康复的希望的,不能使患者产生幻想和奢望,从而导致对低视力矫正的期望值过高。

  4、 低视力光学助视器的选择。

  首先要了解低视力患者的生活习惯、工作性质和期望的结果,才能分析给予其何种帮助。对于经常进行户外活动者,应选择远用助视器;若需要阅读者,可选择近用阅读助视器;若从事阅读琴谱、养花养鱼或修理汽车等项活动,则选择适于中距离使用的助视器。

  5、 低视力光学助视器的训练。

  在确定助视器的种类后,训练患者尽快熟悉和充分利用助视器,则是更为重要的工作,因为多数低视力患者有着自己认识周围环境的习惯,助视器所提供的视觉质量虽然较好,但需要患者去练习使用,患者常因此感到不便,将助视器弃置不用。

  6、 正确引导低视力患者的心理。

  先天性眼病或慢性眼病的低视力患者通常情绪较为平静,乐于配合矫正,特别是长期生活于黑暗世界中的经历,使之具有安于现状的心态,故助视器矫正带来的有限的光明,即可使患者产生由衷的喜悦。对于急性眼病的低视力患者,其心理因素对助视器矫正的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经典文献曾把这种低视力患者的情绪阶段与行将辞世的人进行类比。患者的情绪期大致可分为否认、愤怒、企望、沮丧和接受等几种,不同的情绪期对低视力的矫正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在否认和愤怒期间,患者的情绪抑郁、暴躁,容易伤人或自伤,患者在这一期间会不由自主地将助视器与其失去不久的正常视力进行对照,很容易使矫正归于失败。因此,在急性低视力患者的患病初期,可暂不进行助视器矫正。而在企望期和沮丧期,患者愿意配合眼部的检查和验光检查,但因信心不足,常不能采用主观验光获得最佳视力。接受期则是验光和助视器训练的最佳情绪时期。若能在最初使之看到意料之外的清晰目标,并不断鼓励和夸奖患者,则光学助视器的矫正成功率很高。在引导急性低视力患者的心理状态时,应该充分使患者了解社会、单位和家属的关心、同情和帮助,使之感到自己并非是孤立无援,从而在矫正视力之前先行矫正患者因眼病而变得脆弱和扭曲的心灵。此外,告诉患者使用助视器后可获得一定的矫正视力,对其生活和熟悉的工作会有一定的帮助。

来源:眼科时讯 (责编:cnophol)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低视力光学矫正,白内障)的信息
      热门图文

    去脸颊红血丝的有效方

    上睑下垂整形手术的常

    时尚墨镜流行趋势

    埋线双眼皮手术操作过
      健康新看点
    ad推广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华夏近视网39健康网眼病中国眼镜网新浪福建健康21世纪药店网千龙求医查疾病眼科时讯中华网健康频道国家健康网医脉通眼科
    中国风湿网眼科英才网蓝莓眼科网中国眼科网39五官科中华碑林医学网整形美容英智眼科中国眼网久久眼科网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