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29个国际盲人节,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盲人数量约4000万-4500万,全球每年新增盲人数量为100万-200万。
我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之一,浙江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教授说:“我国约有盲人600万-700万,每年新增盲人约45万,即每一分钟就有一个人失明。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如果我国保持目前的趋势不变,预计到2020年,我国盲人数将至少增加一倍。”
“白内障、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角膜病变(包括外伤、细菌病毒感染)等是常见的后天致盲原因。”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眼科主任吕颂谊教授提醒,“白内障是居首位的,在全球范围内也是,约占成年人后天致盲原因的47%;青光眼居第二位,约占12%;黄斑变性导致失明约占9%,糖尿病和角膜混浊各约占5%。”
尽管致盲原因各种各样,但姚教授和吕教授都说,我国盲人数量之所以多,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多,另一方面则缘于健康意识欠缺。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失明是可以预防避免的,还有一部分失明是可以通过治疗复明的。
成年人后天致盲第一原因:白内障
防盲对策:一定要早治,防止并发青光眼
糖尿病致盲大多是拖出来的
防盲对策:控制血糖,每半年查眼底
半年前,58岁的老陈突然出现视物模糊、眼花、头晕、看东西久了易疲劳等症状,而原本,他的视力始终保持在1.0。身边的人告诉他,可能是老花眼,建议去配一副老花镜。这让老陈很感慨,年纪大了,不服老不行啊。他去配了一副一两百度的老花眼镜。可没用多久,度数不够用了,不得不换一副两三百度的,但仍和第一副一样,没用几个月度数又跟不上了。老陈这才想到要看医生。
经检查,他的双眼视力都只有0.4,晶状体出现了2级混浊(最高为5级),诊断为白内障,建议手术治疗。吕颂谊教授说:“在我国,凡是视力在0.5以下,晶状体混浊在2级以上的白内障患者,就可以提前进行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听了吕教授的分析,老陈立马做了手术。术后视力为1.0。
吕教授说,白内障是眼睛老化的结果。人能看见东西全靠眼睛的晶状体,晶状体就像照相机的镜头,要想清晰地看到物体,作为镜头的晶状体一定要保持无色、透明、柔软。如果混浊,就会出现视物模糊、怕光、看东西重影等症状,起初症状很轻微,常常被人误认为老花眼,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若不及时治疗,晶状体逐渐变硬可能引起晶状体液化,会引起青光眼、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最终会导致失明。
在诸多致盲因素中,白内障排名第一。不过,这类患者也是最幸运的,因为,它是一种可治性失明,并且手术的成功率很高。姚教授说:“在我国防盲治盲工程中,最大的受益人群就是白内障患者。我国大约有800万白内障患者,且每年新增120万左右,然而,大部分患者都是等到看不见了才治疗,以至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昨天上午,姚教授在门诊就遇到了这样的患者。
患者50岁出头,早在一年多前查出白内障。在他的意识中,白内障是可治性盲,就想等看不见了再去手术。近来看东西几乎靠摸了,才又到医院。昨天上午,姚教授为他检查后发现,患者不但有白内障,还伴有青光眼,且已经属于晚期,已经变成了管型视野,视野范围只有10°,类似拿着单孔望远镜看东西。姚教授说,来得太晚了,即使做了白内障手术,最后还是会盲的,他的首要致盲因素是青光眼,而不是白内障。
姚教授提醒,白内障只要到了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时,并且其他眼部疾病控制的情况下就应及时手术。等到完全看不见了才想到做手术,不仅手术风险大,术中并发症发生几率也会增加。同时,一旦被诊断为白内障,在注意用眼卫生时,要定期去医院复查,以防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出现。
姚教授说,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当糖尿病影响到眼部,就有可能引发视网膜病变,产生眼部并发症,严重的话,会导致失明。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因此致盲的病人也越来越多。这些患者中,多半是拖出来的,或者认识不足引起的。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会误以为是眼花,就拖着不看不治,直到实在看不清了,眼部有渗出了,才想到上医院,此时,致盲的概率相当高。
在这么多致盲因素中,姚教授说,糖尿病致盲是完全可以、也是最好预防的,预防的方式也很简单——控制血糖,避免血糖波动;每半年至1年检查一次眼底情况,若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要及时就诊。
戴隐形眼镜导致角膜病变患者越来越多
防盲对策:不要戴着过夜
角膜病变是我国另一大致盲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细菌病毒感染。在导致细菌病毒感染的原因中,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戴隐形眼镜睡觉。
快报曾经报道过多起这样的失明悲剧。市红会医院曾经接诊过一个二十多岁小伙子,近视六七百度,戴了五六年隐形眼镜。有段时间家里装修,特别辛苦。接连一个多星期,他晚上累得连隐形眼镜没拿下就直接睡觉了。有一天晚上12点多,眼睛突然又痒又痛,眼睛像兔子眼通红通红。没多久,就出现了视物模糊。家人立即送他上医院。经检查,小伙子右眼感染了绿脓杆菌,需要住院治疗。治疗了一个多星期后,小伙子出院了。虽然没有失明,但由于角膜损伤是不可逆的,他今后患角膜炎、结膜病的几率会增加。
浙医一院杜持新主任接诊过一个女孩子,连续三个晚上戴着隐形眼镜睡觉,同样感染了绿脓杆菌,引起角膜溃疡,溃疡部位刚好在瞳孔位置,失明了,最后只好做角膜移植。
人在疲劳状态下抵抗力会下降,眼睛也一样,病菌就会乘虚而入。戴隐形眼镜过夜使眼睛长时间处于缺氧、缺水状态,患角膜病变几率会更高。吕颂谊教授建议,隐形眼镜能不戴,尽量不戴。如果要戴,必须注意使用卫生,千万不可戴着隐形眼镜游泳、睡觉。
近视600度以上易因视网膜剥离致盲
防盲对策:注意用眼卫生、定期检查 不要随意按摩眼球
得了青光眼,一半会失明
用眼过度、精神紧张是主因
防盲对策:眼胀痛、虹视,及时去医院测眼压
“医学上将600度以上的近视定义为高度近视,这类人要警惕视网膜剥离而失明。”姚教授说,高度近视会导致眼轴拉长,后部眼球壁逐渐扩张,视网膜发生变性、萎缩、变薄,变脆弱,从而发生视网膜破裂或剥离。高度近视者若出现眼前有大闪电的感觉,或有幕布遮盖视线的感觉要及时上医院,这是视网膜剥离的前兆,早期的视网膜剥离可以直接用激光治疗,不需要手术。
在保护眼睛上,姚教授建议,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要过度用眼,眼睛是人体第二大耗氧量器官,仅次于大脑,过度用眼对眼睛的伤害很大;不要用手随便去搓揉眼睛,容易引起感染,若要抠眼屎等建议先洗手,或用干净的棉签;不要随便去按摩眼球,这是否有舒缓眼疲劳的作用,目前医学上没有研究,而不正确的按摩会增加视网膜剥离的几率;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特别是眼病家族史者。
儿童后天失明的首要原因是外伤
防盲对策:远离剪刀、爆竹、带子弹仿真枪
对于儿童的后天失明,外伤是第一原因。姚教授说,据统计,我国儿童眼外伤约占外伤失明总数的15%-27%。有一个孩子,姚教授印象特别深刻,四五岁,很调皮,一天用剪刀撬瓶盖。结果,瓶盖突然飞出来划破了整个右眼珠。虽然立即送到了医院,但因伤势太重,术后男孩只有微弱的感光,几乎看不清东西。
姚教授提醒,家长一定要加强孩子的安全防护意识,诸如剪刀、缝衣针、铁丝等尖锐的东西,不要放在他们容易拿到的地方;不要给孩子购买冲击力太强、太猛的仿真枪;不要让儿童接触到酒精、石灰、水泥等化学物品;逢年过节时要让儿童远离爆竹。
若发生眼外伤,千万不要自行翻揉眼皮。不正确的按压、揉碰都会给眼睛造成二次伤害;眼睛炸伤后,不可擅自用水清洗,用水冲洗则会将结膜囊内的污物冲入眼球内,加重病情,建议用干净的毛巾轻轻遮住受伤的眼睛,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有效治疗;若是化学物品(石灰、氨水)烧伤眼睛,应第一时间用大量清水充分冲洗,再送医院,冲洗时间约5-10分钟。石灰是碱性的,进入眼睛后,会在眼部引起皂化作用,会融化角膜组织,或导致眼部干细胞结疤,使眼泪无法分泌致失明。
“目前,我国青光眼的发病率为1%-2%,最终,这些青光眼患者中,超过一半的人会失明。”吕颂谊教授说。
姚教授也特别提醒要当心这个病。青光眼属于潜伏发展性疾病,初期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察觉,等到发觉了往往已到晚期,无药可救了。因此,它又被称为眼睛的“隐形杀手”。青光眼的可怕之处在于可以使人瞬间失明,而且是不可逆的。
姚教授说,青光眼是一种引起视神经损害的疾病,视神经由很多神经纤维组成,当眼内压增高时,可使神经纤维损害或萎缩,导致视野狭窄,直至失明。家族史及后天用眼过度、精神紧张是导致青光眼的主要原因。
过度用眼会导致眼睛代谢持续旺盛,睫状突血管的血流量增加,分泌的房水量增加,而房水的排出管道(小梁网)大小是固定的。房水分泌得多,排出得少,前房和后房内的房水量越来越多,眼睛内部的压力越来越大(眼睛越来越胀),并压迫视神经,造成看东西模糊、头晕、头痛。久而久之,视神经就会全部受损,最终失明。快报曾报道过一个22岁女设计师因用眼过度患上青光眼的病例(详见本报3月7日A13版)。“眼胀、头晕、头痛、看东西出现虹视要警惕青光眼,尤其是有家族史、眼外伤史、糖尿病、高度近视者,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查一查眼压,看一看眼底情况,是否有出现视野变狭窄、视神经萎缩等情况。”
姚教授提醒,早期的青光眼是可控的。一旦被诊断为青光眼,要坚持定期随访,必要时手术治疗。要不然,等到视网膜损伤达到了上限,疾病会迅速发展,致盲的速度是很快的。
很多人出现青光眼的早期症状会误以为视疲劳,自己去药店配一些眼药水来滴。吕教授提醒万万不可,应先去医院咨询专科医生。因为,目前,市场上的很多眼药水都有松弛睫状肌的功能,会使瞳孔放大,而瞳孔扩大会挤压前房角,使前房角变窄,这更不利于房水的排出,会使眼压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