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大众频道 → 眼睛保健 → 幼儿眼保健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儿童应3到6个月检查一次视力

http://www.cnophol.com 2013-5-20 13:42:26 中华眼科在线

  眼科专家指出,儿童长期近距离用眼睛,会诱发调节痉挛、假性近视及近视,而眼睛被过度使用更容易诱发内斜视,尤其是对于3岁左右的儿童来说;磁场、辐射、静电的长期干扰还会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

  刚出生时,婴儿眼睛各部分构造已经齐全,但由于其眼轴比较短,而角膜曲度比较大,眼球呈扁圆状态,视功能低下,大概在200度至300度,称为生理性远视。婴儿出生后,眼球逐渐发育成球形,3岁时视力在0.25至0.5之间,五六岁时眼球接近成人大小,视力可达到0.6至1.0之间,到12岁左右,眼球大小和长度基本发育成熟,原来的远视会逐渐减低直至消失。

  然而,如果这期间孩子常常用眼过度导致疲劳,眼睛超负荷工作,那么远视状态结束的时间可能会提前,这对儿童眼睛发育来说并不好。以上所述均为眼球的正常发育情况。对于遗传、病理性近视以及用眼习惯不好的人来说,即使25岁以后,近视仍有可能加深。

  儿童期的孩子眼睛调节力强,长期近距离用眼睛,会诱发调节痉挛、假性近视及近视,而眼睛被过度使用更容易诱发与调节相关的内斜视,尤其是对于3岁左右的儿童来说;同时,磁场、辐射、静电的长期干扰还会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

  专家指出:在不同发育时期,应有重点地关注儿童眼发育和眼保健的不同问题。1岁内的婴儿应注意防止眼内斜,避免风沙对眼睛的伤害,同时也不能长时间遮挡眼睛,这样可能造成视力异常;1至3岁幼儿会更多地从事看书、画画等近距离作业,此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眼睛距离书本一尺,每次30分钟以内。

  3至6岁的儿童,其眼睛尚处于不完善、不稳定的阶段,开始学电脑、弹钢琴的孩子很多,家长应该尽早监测视力发育状况,一般视力检查应每3-6个月做一次,有条件的话要做散瞳验光,以便对儿童屈光发展及变化进行有效预测。

  企业或监管部门,谁能给出答案?

  儿童经常使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对视力有没有损伤?从相关的调查研究到个人体验,均是众说纷纭。

  在采访中,专家表示,显示屏技术发展很快,但对人眼不友好的因素依然存在,理论上所有液晶屏幕或多或少都有残影现象,这也是科学工作者努力解决的方向。

  尽管电脑屏幕是否容易引发近视尚无定论,且屏幕与人眼的相对位置因素比较多,其中电脑阅读距离在能看清电脑上文字的前提下,越远越好,有文献建议通常不小于60厘米,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用这样的姿势使用手机或电脑。

  2007年10月第7卷第5期国际眼科杂志介绍,“眼部疲劳感的发生主要和长时间的近距离阅读有关。但是当人们在使用电脑办公时,往往时间很长,很难做到有效控制使用电脑时间。”

  对于使用iPad的幼儿来说,他们可能比大人花更长时间盯着屏幕,而且无法保持成人的阅读距离,他们甚至不知道眼部疲劳可能会带来近视。对于幼儿使用为大人设计的设备,谁来保护他们?

  长期使用iPad或其他智能设备,是否会增加幼儿患近视的几率,到底是企业还是监管部门,谁能给家长一个明确的答案?

来源:东方日报 (责编:cnophol)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儿童,近视,视力,发育)的信息
      热门图文

    素颜最重要是素眼 膜法

    3种眼形放电眼线术 画

    保护眼睛美目流盼添魅

    6要点让熊猫美女不用再
      健康新看点
    ad推广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康华眼科39健康网眼病新浪福建健康21世纪药店网眼科时讯中华网健康频道国家健康网医脉通眼科中国风湿网眼科英才网
    可可女性网新浪厦门健康合肥爱尔眼科蓝莓眼科网中国眼科网39五官科中华碑林医学网整形美容爱尔英智眼科中国眼网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