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的晶状体在睫状肌的默契配合下,使我们的眼睛把远近不同距离的物体都能看清的功能称为调节。来自远处(5米以外)的光线近似于平行光,这时我们的眼睛是不用调节的,即调节静止状态。所以我们所说的调节指的是眼睛看近物时,晶状体的变化情况。
正视眼如想看清近处的物体,就必须增加眼的屈光力,缩短焦距,使落在视网膜之后的焦点前移到视网膜之上,距离越近,要求增加的屈光力越大。这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失去牵拉力,于是凭借自身的弹性变凸,其厚度可以从3.6毫米增至4毫米,从而使离眼睛很近的物体也可以成像于视网膜。
我们说过眼轴每延长1毫米就会导致300度的近视,其实就是说:眼轴每延长1毫米就要晶状体增加300度的屈光力去配合。反之,晶状体的厚度由3.6毫米增加到4毫米,也就是增加了1200度的屈光力,如果没有晶状体变凸增加的这1200度屈光力,眼睛要想看清近处物体,眼轴就要向后延长4毫米。可见,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眼睛的正常视功能的意义有多大。
眼睛在调节最强时,即晶状体变得最凸时,能看清的最近的一点叫近点,近点距眼的远近即调节能力的大小,调节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儿童的调节力最强,近点最近,10岁的孩子可以看清眼前7厘米的物体,最大调节力可达到1400度,而老年人的调节力降低,近点变远,60岁的老人几乎眼前1米之内的物体都看不清了,要想看清,就得戴老花镜。
因为调节是在眼球的晶状体和睫状肌的默契配合下完成的,所以,这两种组织结构的生理状况自然直接影响调节能力的大小:儿童期,正是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成长旺盛期,这时晶状体的弹性很好,睫状肌的肌力也很充足,于是,调节功能就能灵敏而有效地发挥;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的弹性下降,睫状肌的也逐渐萎缩,调节能力自然就变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