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青光眼这个疾病,大家可能还没有像近视、白内障之类的如此熟悉,但是青光眼依然是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白内障的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病因。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青光眼,看看一下青光眼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前世
青光眼,英文名称为:glaucoma,源于希腊语“glaukos”,意思为“淡蓝”、“蓝灰”,早在公元前400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就被提及。我国在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青盲眼病的记载,但所谓青盲眼病包含了其他一些眼底疾病在内,直到元明时期才将“青盲”肯定地区别开来。现代医学根据患者患病和失明的特征表现(青光眼病发展至后期疾病表现为整个角膜水肿、眼球呈淡绿色或蓝紫葡萄色,见图1、图2)将“glaucoma”译为“青光眼”。
今生
随着对青光眼研究认识的不断深入,在当代,青光眼的内涵不断地丰富。一些书籍,尤其是来自欧洲大陆的,将具有眼球内压力(即眼压)升高共同特点的一组疾病定义为青光眼;在主要来自英语国家的文献中,只是将产生视神经损伤和视功能损害的这类疾病定义为青光眼。而在亚洲,青光眼的定义出了上述的范畴之外,还包括了具有眼部特征、可能发生眼压升高的临床前期闭角型青光眼。因此,目前国内的青光眼定义为:一组威胁和损害视神经视觉功能,主要与病理性眼压升高有关的临床症候群或眼病。也就是说如果眼压超过了眼球内组织,尤其是视网膜神经所能承受的程度,将给眼球内各组织,尤其是视神经功能带来损害,最典型的的突出是视神经乳头的凹陷性萎缩(图3)和视野的特征性缩小(图4)。如不采取有效的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终止失明。而这种失明,就目前的医学技术水平来说是无法逆转和回复的。
医学发展至今,有关青光眼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仍是一个谜。但是,在早期预防和早期发现以便更好地控制疾病发展方面我们还是有很多可以做的。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定期行眼科检查和检测眼压,尤其对于那些具有高度近视、有青光眼家族史、眼外伤手术史或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尤为重要。浙医二院健康管理中心便有类似的相关体检套餐,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来我院咨询。
当今青光眼的治疗方面无非是药物和手术两大类。一般可以药物控制的建议首先使用药物,药物控制不佳时才考虑手术。但总体,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都是治标无法治本,所以,小编认为:预防和早期发现才是关键!
未来
未来任重而道远。青光眼的病因、发病机制阐明仍然困难重重。青光眼领域的核心问题主要是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关青光眼中视网膜视神经损害的病理生理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但是究竟是那些因素导致了青光眼的发病?又有那些因素促使了青光眼疾病的发展?临床医学如何恰当的进行干预来阻止青光眼的发病、甚至逆转或者修复已经损害了的视功能?这些问题的解答可能尚需几代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人类对青光眼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已经掌握了很多控制疾病发展的方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如同白内障一般,青光眼将不再是不可逆转的致盲眼病!
So,青光眼的三生三世你get到了吗?
供稿:浙医二院国际保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