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8月~2007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行激光光凝治疗的患者21例(28眼),其中男8例(11眼),女13例(17眼)。年龄41~80岁,平均(58.7±9.8)岁。所有患者经间接检眼镜、裂隙灯配合前置镜和(或)眼底荧光造影(FFA)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Ⅱ~Ⅳ期或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4例(21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例(2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5例(5眼)。
1.2 检查方法
1.2.1 一般检查 所有患者于光凝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检查最佳矫正视力。视力变化的判断:视力较治疗前提高≥2行为提高,视力下降≥2行为下降,2行内的变化为稳定。散瞳后检眼镜及裂隙灯配合前置镜检查眼底。
1.2.2 OCT检查 所有患者于光凝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行OCT检查。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Zeiss-Humphrey公司,德国)。仪器参数:波长840 nm低相干二极管激光器,轴向分辨率10 μm,扫描深度为2 mm,扫描线长度最大6 mm。受检眼0.25%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嘱患者注视镜头内固视点。调整焦距,使眼底后极部清晰显示于监视器,开始扫描。扫描方式选择水平方向(由左至右)、垂直方向(由上至下)线性扫描,扫描线长度4 mm。使用视网膜地形图功能自动测量以中心凹为中心直径1 mm圆内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和1~2.22 mm圆环、2.22~3.45 mm圆环内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我们将每个环中4个象限的神经上皮层厚度取平均值,作为该环的平均神经上皮层厚度。
1.3 激光光凝方法 激光机为Novus Omni固体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机(科医人公司,美国)。选择氪红激光行黄斑格栅样光凝。距中心凹500 μm向外,采用2~3排,能量120~140 mV,曝光时间0.2 s,直径100 μm光斑进行环形光凝,中间间隔1个光斑直径,光斑反应强度二级。采用“C”形光凝,以避开视盘黄斑束。激光点数150点,一次完成。以上均由同一医师完成操作。所有患者均在2周后行全视网膜光凝术,能量120~220 mV,曝光时间0.2 s,光斑直径400 μm,光斑反应强度二级,大致分后极、下方、上方三次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视力变化 治疗前平均视力0.46±0.24,治疗后3个月平均视力0.55±0.29。治疗后3个月28眼中,视力提高10眼,占35.7%;视力稳定16眼,占57.1%;视力下降2眼,占7.2%。
2.2 光凝治疗前后视网膜厚度变化 光凝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变化见表1。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直径1 mm圆内及1~2.22 mm圆环内神经上皮层厚度在光凝前后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2~3.45 mm圆环内神经上皮层厚度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光凝治疗前后视网膜后极部神经上皮层厚度变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