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方法 应用Alcon公司玻璃体切割器,采用平坦部常规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先在接触镜下切除中央、周边及后极部混浊的玻璃体,再用膜剥离钩剥离视网膜前增殖膜,若剥离视网膜前膜时发生出血或医源性裂孔,则电凝止血或光凝封闭裂孔,并配合气液交换,球内注气术等治疗。术后高枕卧位或俯卧位以免出血或炎性细胞沉积于黄斑区。双眼患者玻璃体手术分次进行,间隔2~4wk。
2结果
术中见玻璃体腔积血稠厚,玻璃体腔大量增殖膜,以后极部明显。7眼可见后极部视网膜前膜,黄斑前膜,与视网膜粘着紧密。其中1眼术中见后极部有局限性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膜剥除后视网膜复位。所有患者术后玻璃体腔清晰,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5眼矫正视力>0.7。2眼矫正视力0.3~0.7,2眼矫正视力0.1~0.3,1眼术后1mo左右发生视网膜脱离,经气液交换,视网膜光凝,球内注气术后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回贴,出院前视力达到0.05。术后3mo门诊复查视力0.3,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
3讨论
Terson综合征又名蛛网膜下腔出血综合征。此综合征为颅内蛛网膜下腔突然出血、昏迷,有的病例相继发生玻璃体积血[1]。有报道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8%出现玻璃体积血[2,3]。但目前许多文献认为Terson综合征的定义应扩大为各种原因所致颅内出血合并眼内出血[4]。Terson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为颅内血管瘤破裂,其次是外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特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本组病例4例动脉瘤破裂,2例外伤,2例特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目前眼内出血机制一直在争论。主要有两种学说:(1)颅内血液由蛛网膜下腔直接进入眼内。但目前未发现视神经鞘的蛛网腔下腔与玻璃体腔有联系的解剖证据。(2)大部分学者认为颅内压突然增高并通过脑脊液传递到视神经外围的脑膜间隙,压迫视网膜中央静脉从而导致静脉压升高,引起视盘与视网膜的小静脉与毛细血管扩张和出血,当出血突破内界膜进入到玻璃体时就表现为玻璃体出血[6]。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盘沿损害提示颅内高压通过视神经鞘间途径影响盘沿结构[7]。脑外科医师亦支持重型脑损伤后Terson的发生是颅内压急骤升高失代偿的结果[8]。
Terson综合征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随着现代玻璃体手术的兴起,应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该病已成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9]。由于长期玻璃体积血可以刺激视网膜前膜的产生,且血液降解产物对视网膜有毒性作用,长久会影响视力恢复,因此目前许多学者主张早期手[10]。尤其是对于双眼玻璃体积血患者。有报道观察6mo或3mo玻璃体出血不吸收者可进行手术。对于发病时间较短进行手术的病例,术中机化少,视网膜前膜少,术后视力好。我们对本组病例的观察结果与其一致[11,12]。视网膜脱离是Terson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视网膜脱离可发生于手术前,因积血提供了视网膜胶质细胞增生的机会,也促进细胞的移行和再生,最终形成机化牵拉,引起视网膜脱离;如果各种增殖膜与视网膜粘连紧密,术中难以剥除,容易造成医源性裂孔,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对于药物治疗2~3mo玻璃体积血仍未吸收的病例,我们主张手术治疗。
本组病例所有患者术后玻璃体腔清晰,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眼视力在0.7以上。术后1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经视网膜复位术后视网膜回贴。因此我们认为玻璃体切割术对Terson综合征患者安全有效。提高了脑血管意外后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且随着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的日益完善,手术并发症越来越少。Terson综合征患者将有望更好的恢复视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