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我科2002-01/2005-12眼科门急诊治疗的外伤性近视患者,共30例(30眼)均为单眼发病。其中男22例,女8例;患者均自述既往视力良好;年龄在15~42岁之间。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眼钝挫伤史,就诊时间为伤后0.5h~2d不等。致伤原因:碰撞伤16眼(占54%),球类击伤6眼(占20%),车祸伤4眼(占13%),拳击伤4眼(占13%)。眼科检查:所有患者外伤眼眼脸肿胀,合并皮下出血瘀肿者20眼(占67%),有球结膜下出血者10眼(占33%),角膜上皮脱落4眼(占13%),前房积血均为I级以下6眼(占20%),瞳孔散大3眼(占10%),外伤眼前节无明显异常12眼(占40%),所有外伤眼后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就诊时患者眼视力0.1以下5眼(占17%);0.1~0.3者10眼(33%);0.4~0.6者9眼(30%);0.7~0.8者6眼(20%)。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小瞳和托吡卡胺眼液散瞳后检影验光检查。确诊后予托吡卡胺和复方新霉素眼液滴眼治疗,同时对症处理合并症。向患者解释清楚外伤的情况,消除其不安情绪,随诊观察。
2结果
小瞳检影验光所有外伤眼均存在近视,全部为轻、中度近视。其中-0.75~-3.00D,21眼(70%);-3.25~-6.00D者,9眼(30%)。经托吡卡胺眼液行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所有外伤眼的屈光不正度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减轻1.00D者,3眼(10%);减轻1.50D者,5眼(17%);减轻2.00D者,13眼(43%);减轻2.50D者,7眼(23%);减轻3.00D者,2眼(7%)。经合适的凹透镜矫正后所有外伤眼视力均可达到≥1.0。治疗后所有外伤眼的视力均恢复至患者伤前良好视力。恢复时间:1wk内者5眼(17%);1~2wk者17眼(57%);2~4wk者7眼(23%);6wk者1眼(3%)。
3讨论
外伤性近视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其临床多为一过性,国内外报道不多[1-6]。本文回顾性分析外伤性近视30例的临床资料表明:患者均诉伤前视力良好病史,有眼部钝挫伤后突然发生远视力降低,外伤性近视程度的轻重并不和外伤的严重度相一致。即使眼前、后段无明显异常,其屈光度也能达到-6.00D。本组病例均为轻、中度近视,经小瞳和散瞳验光检查均发现近视状态,且在散瞳后屈光度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经用合适的凹透镜矫正视力均可达1.0,对症治疗后,外伤性近视绝大部分,97%均在4wk内消失,可恢复至伤前良好视力,说明其临床为一过性,治疗和预后佳。外伤性近视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如下几种:(1)睫状肌痉挛、水肿、前房变浅、晶状体厚度增加:外伤后睫状肌痉挛、水肿,悬韧带松驰,使晶状体曲率半径缩小,屈光力增强,睫状肌多为外伤刺激了睫状肌或动眼神经所致,导致调节痉挛,出现假性近视症状。本文经用睫状肌麻痹剂后近视屈光度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说明了这个问题。同时有学者[2、3]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证实了外伤眼存在睫状体水肿和晶状体厚度增加[7,8]。我国学者常莉对外伤性近视进行超声生物学检测也证实了伤后早期晶状体厚度明显增加、前房变浅[9]。(2)睫状小带损伤:睫状小带断裂,晶状体厚度增加,前房变浅。(3)晶状体脱位学说:在晶状体半脱位时在瞳孔区那部分变得更凸,中央部分近视更强。另外晶状体的向前移位不仅和悬韧带离断有关,也和前房浅有关,这和抗青光眼术后前房不形成时,晶状体向前移位出现近视的理由相同。(4)晶状体屈光指数增加学说:晶状体屈光指数增加可能和晶状体囊膜的渗透性遭到破坏致晶状体内产生了生化学变化有关。
外伤性近视由于临床上少见,因此在眼科门急诊容易漏诊或误诊,其主要原因是对此病认识不足,忽略对眼外伤患者常规的视力矫正和屈光检查,因此,对眼外伤患者应做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必要的随访观察是发现外伤性近视的关键,应引起我们眼科医师足够的重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