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视神经的特点
视神经是视觉信息传入中枢的必由之路,是视路中从视乳头至视交叉的一段。由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所发出的轴突纤维汇集而成,在组织学上视神经与脑实质中的白质或脊髓中的白质相似。筛板后视神经表面没有Schwann神经膜,但有髓鞘存在。视神经在胚胎发育时为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视神经有3层鞘膜,分别与3层脑膜相连续。内层为软脑膜,中层为蛛网膜,外层为硬脑膜。视神经主要分4段。(1)球内段。(2)眶内段。(3)管内段。(4)颅内段。各段血供极其复杂。筛板前区的视神经纤维没有髓鞘,与视网膜内的神经纤维一样透明,所以较细;而筛板及筛板后区的视神经纤维则有髓鞘包绕,故而直径增大变粗。因此,视神经不是一般的周围神经,而是中枢神经的一个向前突出的神经束。
3关于血—视神经屏障特性的争论
自从Rodriquez-peralta于1963年对血—视神经屏障特性进行了探索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70年Machemer[3]用碱性蕊香红B标记的蛋白静脉注射,观察到视神经间隔和周围结缔组织有染色,而视神经没有染色。认为血液与视神经之间存在有屏障特性。1972年Peyman和Apple[4]用电镜观察辣根过氧化酶示踪剂的分布,观察到没有示踪剂从视神经毛细血管进入视神经间隙腔。他们相信在视神经存在血脑屏障特性。但他们的实验没有提及是否观察了视乳头的情况。国内学者杨景存等[5]认为视神经的血管具有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的所有特征和性能,毛细血管全部为外周细胞和壁细胞所包绕,其内皮细胞之间没有空隙且紧密连接,视神经的微血管床在解剖学上类似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并且有自身调节的生理特性和血脑屏障的性能。提出视神经内的血管具有血—视神经屏障性能。这一屏障与血脑屏障极为相似。而视乳头周围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则无此屏障功能,允许血液物质自由通过壁上的大孔道。1975年Grayson和laties[6]经静脉给予荧光素钠,观察到荧光物质从视乳头周围向视神经扩散。认为视神经与脉络膜之间缺少紧密连接,从结构上看是不完全的屏障,只能在生理上保持屏障的功能。2001年Hofman等[7]运用先进的血脑屏障、非血脑屏障特异性标记物、血管通透性标记技术,结合电镜观察,对视神经微血管进行研究。发现视乳头筛板前区的微血管缺少血脑屏障特性,血脑屏障特异性标记物微弱表达或无表达,内皮细胞呈窗孔样裂隙连接,含有许多吞饮小泡,对部分血浆蛋白具有通透性。而筛板区、筛板后区微血管具有血脑屏障特性。血脑屏障特异性标记物强阳性表达,内皮细胞无窗孔样并呈紧密连接,吞饮小泡较少。国内学者李凤鸣[8]认为视乳头血液供应来自两个系统,来自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属非通透性血管,而与脉络膜毛细血管有联系的部分则可以弥散一定的物质。所以,血—视神经屏障可能属于血—脑屏障的部分缺损。
4血—视神经屏障特性的研究展望
根据目前研究结果,普遍认为在血液与视神经之间确实存在有血—视神经屏障特性。在国内外教科书中尚未见有血—视神经屏障概念。屏障的结构基础可能是视神经和软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其紧密连接。选择性通过血液中的有用物质,维持视神经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至于某些分子量小的示踪剂的外渗,为筛板前区的血-视神经屏障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咬合小带少呈裂隙样,吞饮小泡较多,通透性仅较血脑屏障增大所致。但对较大分子物质具有屏障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