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18例患者术后1天、1周、1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术后1天视力0.1~0.2者9眼(占50%),0.3~0.4者6眼(占33.3%),0.5者3眼(占16.7%);术后1周裸眼视力0.1~0.2者2眼(占11.1%),≥0.3者16眼(占88.9%);术后1个月裸眼0.2~0.3者8眼(占44.4%),0.4~0.6者10眼(占55.6%),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4者8眼(占44.4%),≥0.6者10眼(占55.6%)。
2.2 术后并发症 (1)人工晶体轻度偏位2例(占11.1%);(2)角膜不同程度水肿18眼(占100%),术后1周角膜恢复透明。
3 讨论
在ECCE及IOL植入术中,当晶状体后囊膜缺如或残缺囊膜不足以支持后房型人工晶体时,此时可行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或特殊带线人工晶体巩膜板层隧道下固定。前者操作简单,但由于前房人工晶体可造成房角的慢性损伤,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失和色素脱落导致青光眼等远期并发症,对房角、虹膜有明显的损伤[1]。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符合人眼的生理结构,光学效果好,远期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而满意。特殊带线人工晶体价格昂贵,需在前段玻璃体切割的条件下才能完成,手术效果较好。但基层医院无玻切机,患者负担不起,也无法实施。笔者设计的人工晶体简单缝线固定术,一般采取内路法,其优点:(1)持针器夹住缝针的尾端,用针的弧侧面将角膜瓣向前房内推,使角膜向前房内微卷曲,而后内路进针,持针器不需进入眼内,避免了眼内玻璃体的搅动,针尖锋利对睫状体平坦部损伤轻微,术者要清楚了解睫状后长动脉、虹膜动脉大环的解剖位置,进针时加以避开,不要太靠近角膜缘,防止术中眼内出血[1]。(2)双环套线在眼外直接系在人工晶体襻上,两襻固定点相隔6个时钟,内路进针后,均衡收紧缝线,植入人工晶体,可人为调整人工晶体光学部的位置,防止偏移,眼外操作利索简单,对眼内组织无影响,减少了因搅动玻璃体的再次脱出,避免了因玻璃体的牵拉而导致的视网膜的脱离[2]。(3)虹膜周边部分切除,使房水通过周切流入前房,使房角开放,避免了因玻璃体的前涌,使人工晶体前移,前房变浅,房角关闭或狭窄导致的眼压升高或继发青光眼。(4)人工晶体简易缝线固定术,操作简单,就地取材,无须特殊带线人工晶体及玻切机设备;成本相对低廉,贫困地区白内障患者负担得起,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 谭吉林,龚力力,彭艳丽,等.改良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技术.中华眼科杂志,2007,43(1):65-67.
2 齐翔云,张德秀,王润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后视网膜脱离原因分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11):1181-1182.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