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论
以穹隆为基底的L形结膜瓣应用于小梁切除术加上巩膜瓣计划性缝合,其结膜瓣制做、缝合简单、术中不仅巩膜充分暴露,筋膜囊不被打开,减少近期房水渗漏及前房延缓形成,而且远期减少瘢痕形成,房水可弥散向无结膜切口方向滤过,提高远期效果。L形结膜瓣制作原则,众所周知,尽量在鼻侧进行(利于后期内眼手术切口),尤其巩膜瓣制作不应越过中线,要求术者动作轻巧、精细、准确,将手术的损伤减少到最小范围。巩膜瓣远离结膜切开线之目的防止手术切口炎症反应,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导致结膜下组织纤维化[2]影响巩膜瓣下滤过,而切开线对侧结膜下则形成广泛而弥散的滤过通道(图3)。表1 术后各类型498眼青光眼观察表表2 术后6~36个月眼压随访观察计划性的切口线一侧巩膜瓣游离角的较紧缝合,可以减少术毕伤口的渗漏,利于前房早期形成。无切口侧巩膜瓣鼻侧角缝线结要松些,利于房水向该侧滤过。本组28眼中,术后5~13天出现浅前房24眼,无前房4眼,其中结膜切口渗漏共12眼,滤过过强14眼,脉络膜脱离1眼,二次抗青光眼术后持续无前房行晶体摘除联合IOL植入1眼。结膜切口渗漏的12眼占2.41%,渗漏多在L形结膜瓣切口鼻侧端(C点)和角膜缘切口处,可能是该侧滤过较强,结膜瓣向上移位或者巩膜瓣根部刀口外漏有关。滤过强14眼、渗漏12眼采用加压包扎均在10天渗漏消失,前房形成。近年来采用角膜缘切口线(BC)粘连性对位,明显减少渗漏的发生。术后一年、二年、三年随机对480眼、450眼、320眼,眼压测量控制在≤21 mm Hg分别占95.63%、90.89%、88.75%。对残余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L形结膜瓣制作,不受常规制作的限制,随机制作,但必须切口线对应侧结膜无瘢痕。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术后3~5天前房由深变浅,甚至消失者较多,至今原因不明,笔者认为可能为类固醇激素应用抑制了成纤维细胞和成肌细胞的活性及有丝分裂而影响创面的胶原合成及创面粘连愈合有关,与结膜瓣制作无关。以提醒术者术后3~5天勿忽视观察前房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尹海泉.L形结膜切口在抗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3,15(1):24-26.
2 张舒心,刘磊.青光眼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18.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