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例报告
女,4岁,以右眼球突出0.5a之主诉入院,住院号274969。查体:视力:右眼0.2,左眼1.0;眼球突出度:右25mm,左12.5mm,眶距:96mm。右眼球向外侧活动受限,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右外上方眶缘内可触及界限不清的一囊性包块,约25mm×15mm大小伸入眶内。压痛(-),表面光滑,不活动。屈光间质透明,眼底静脉轻度扩张,视盘苍白,余未见其他异常。左眼内外眼均未见异常。WBC11.2万, 嗜酸15%。肝功ZnTT 20u, TTT6, 麝香浊度++。入院诊断:右眼眶新生物。2002-03-09 于全麻下行右眼眶“肿瘤”摘除术。术中发现2个囊性“肿瘤”,其中一个分离时破裂,内有干酪样内容物流出,完整剥离囊皮。另一个与视神经粘连,无法取净。术后送病检,报告为“肺吸虫”感染。(病理号921821,冰5369),切片可见穿凿样改变等肺吸虫特异性变化及夏科雷登氏结晶,嗜酸性细胞浸润。术后追问病史,患儿有食生蟹史,最后诊断:右眼眶肺吸虫感染。术后按肺吸虫感染给予别丁50mg/(d·kg)。出院时视力:右眼0.2,左眼1.0;眼球突出度:右14mm,左12.5mm;随访1a未见复发。
2讨论
肺吸虫病为人畜共患疾病,分五型:肺型、脑、腹、皮型及眼型和泌尿系统感染。眼型多在眼睑、眶内,少数位于结膜下,前房。
肺吸虫眼眶内感染在全国曾有42例报告,多在长江以南,而陕西罕见。感染眶内者多易误诊,主要系由于该病少见,未能引起重视及详细追问病史。如血常规检查发现嗜酸细胞增高,有食生溪蟹、喇蛄史者,应高度怀疑本病,需进一步做皮内试验等检查确诊。
据文献报告,肺吸虫感染之囊性包块内容物多为酱咖啡色,本例为干酪样,且未发现有活的虫体,可能系由于感染时间较长,虫体死亡分解后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