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10/2005-02收治的39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根据患眼的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和垂直斜度大小选择下斜肌后徙、下斜肌切断并部分切除、下斜肌前转位、或联合对侧眼上直肌、下直肌手术。结果:治愈28例(72%),好转10例(26%),无效1例(2%)。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按减弱直接拮抗肌和配偶肌,加强麻痹肌和间接拮抗肌的原则进行,根据患者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和垂直斜视度大小选择不同术式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上斜肌麻痹 先天性 手术 眼外肌 斜视
0引言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麻痹性斜视中最常见的类型,单眼多见,多以代偿头位首诊。在幼年时期若不及时治疗,将会诱发颜面、颈部、上胸部和脊柱的畸形。现将我院2004-10/2005-02收治的39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治疗病例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常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04-10/2005-02收治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39例,其中男23例,女16例。就诊年龄3~18(平均6.7)岁;单眼发病36例,双眼发病3例;单纯上斜视9例,有代偿头位者35例,合并继发性外斜视24例,内斜视6例。
1.2方法 常规检查视力,10g/L阿托品眼液充分麻痹睫状肌后检影验光,矫正屈光不正,采用三棱镜+交替遮盖和同视机检查33cm和5m时的斜视度。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诊断标准按von Noorden[1]标准。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按Parks[2]的分级方法。术前垂直斜度10~80Δ,中位数20Δ。所有选择病例下斜肌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亢进,Bielschowsky征阳性。34例患者有典型代偿头位。根据患者垂直斜视度和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分成4组:A组垂直斜视度5Δ以下、下斜肌功能无明显亢进者,不必手术,本组病例未选择;B组垂直斜视度5~15Δ、下斜肌功能亢进+1~+2者,共11例行患眼下斜肌后徙或下斜肌切断并部分切除术;C组垂直斜视度15~25Δ,下斜肌功能亢进+2~+3者,共17例,行患眼下斜肌前转位术;D组垂直斜视度≥25Δ者,下斜肌功能亢进+3~+4者,共11例,行患眼下斜肌切断并部分切除,同时行对侧眼上直肌缩短术或对侧眼下直肌后徙术。合并水平性斜视同时给予矫正。采用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组制定的斜视疗效评价标准,按治愈、好转、无效进行评价[3]。治愈:第一眼位垂直斜度≤5Δ,代偿头位消失,Bielschowsky征(-);好转:第一眼位垂直斜度>5Δ,代偿头位明显好转,Bielschowsky征(-);无效:第一眼位垂直斜度>10Δ,代偿头位无好转,Bielschowsky征(+)。
2结果
39例患者术后随访1~10mo,其中:A组:不必手术,给予配戴三棱镜镜片或是观察;B组:手术,治愈9例,好转2例,无效0例;C组:手术,治愈11例,好转6例,无效0例;D组:手术,治愈8例,好转2例,无效1例。其中5例患者行患眼下斜肌切断并部分切除,同时行对侧眼下直肌后徙术2例治愈,2例好转,1例患者术前垂直斜视80Δ,术后残留35Δ垂直斜视度,无效;本组6例患者选用患眼下斜肌部分切除,同时行对侧眼上直肌缩短术均获得矫正。34例患者代偿头位明显改善或消失。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