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讨论
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瞳孔膜形成的影响因素较多,确切的病因也不十分清楚。国内外文献已有较多报道,发生率国外学者统计为4%~12%。目前人工晶状体前膜成因一般认为是多因素参与介导的结果,与人工晶状体刺激和机体免疫反应及手术后血—房水屏障破坏等因素有关[2,3]。人工晶状体无论何种材料制造,对于眼球本身来说都是一种异物,由于界面游离能不同,PMMA型人工晶状体比硅胶水凝胶晶状体吸附细胞多,人工晶状体作为一种异物存留于前房中,眼内组织为了适应人工晶状体异物性刺激,在人工晶状体表面出现一系列细胞反应,人工晶状体表面吸附现象,加上术中血—房水屏障受损,术后房水中的蛋白质浓度显著增高,房水中细胞成分增多,它们沉积于人工晶状体表面形成人工晶状体前膜。Nishi认为晶状体上皮细胞对纤维蛋白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Wedrich等[4]发现术后发生纤维蛋白渗出的危险因素有青光眼、葡萄膜炎、玻璃体切割和硅油的应用,假性剥脱综合征、糖尿病和虹膜手术。粘弹剂的质量和人工晶状体的工艺和材料对瞳孔膜的形成也有影响[5]。本组资料显示,糖尿病、青光眼、葡萄膜炎、风湿/类风湿者多伴有人工晶状体前膜。
Ⅰ级膜较薄经用皮质类固醇及散瞳很快能吸收消退,而对于Ⅱ级膜,本组应用5-FU合并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局部使用散瞳剂较好地控制纤维膜的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多数在7d吸收,无1例复发。Ⅲ~Ⅳ级膜我们采取Nd:YAG激光联合药物治疗,效果满意。激光治疗的目的在于直接击碎纤维膜,同时也去除了膜形成的支架,并解除了膜与瞳孔的粘连。药物治疗包括激素类眼药水和短效散瞳剂治疗。其作用包括:减轻激光治疗前、后的炎症反应,促进纤维膜的吸收,激光治疗后形成的膜碎片的吸收,散大瞳孔,减轻瞳孔粘连,恢复瞳孔功能,治疗激光后可能形成的并发症,以及进而防止膜再形成。本组行Nd:YAG激光治疗,1次/d,最多5次,无1例复发。总之,人工晶状体前膜早期发现,适宜治疗,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杨方耀.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前膜形成.中华眼科杂志,1996;32(3):237
2杨方耀.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表面细胞反应及前膜形成的研究近况.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4;18:45
3王正华,张晓琳.II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疗效观察.国际眼科杂志,2004;4(3):521-523
4 Wedrich A, menepace R, Muhibauer-Ries E. The use of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een activator for intracameral fibrinolysis followmg cataract surgerg. J Intern Ophthalmol ,1995;18;277-280
5施玉英,张淑芬,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瞳孔膜形成的临床分析.中华眼科杂志,1994;30(6):411-413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