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内皮抑素和血管抑素 内皮抑素(endostatin, E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由胶原蛋白XVⅢ降解产生的内源性新生血管形成抑制因子。ES可以特异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还可通过诱导抗凋亡蛋白bcl2,bclXL 及促凋亡蛋白bax的失衡影响内皮细胞的生存[8],而对其他细胞没有抑制作用,具有无毒、不引起免疫反应和无耐药性产生的优点,被认为是目前极具潜力的新生血管形成抑制因子之一。冯怡等[9]用MMT方法检验重组内皮抑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使用重组人内皮抑素滴眼液,治疗小鼠角膜碱烧伤导致的CNV形成。结果表明,新生血管长度及血管化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ES能够有效抑制碱烧伤诱导的CNV形成而对角膜组织愈合没有明显影响。血管抑素(angiostatin,AS)是目前发现的最强有力的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之一。AS由纤溶酶原片断的头4个Kringles组成。重组的纤溶酶kringlel-3(rpk1-3) 能够抑制bFGF 或VEGF 诱导的CNV, 并且作用成剂量依赖性。Moser等[10]研究发现, AS是通过与细胞表面ATP酶的α/β亚单位结合来下调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发挥抗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Shin等[11]在兔角膜中置入angiogenin(血管生成素)诱导CNV形成,观察AS对新生血管的作用,结果表明AS有明显抑制CNV的作用,而且角膜中白细胞浸润明显减少。
2.1.4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 PEDF最初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离得到,是一种高效的内生性新生血管抑制剂和神经营养因子。PEDF对新生血管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去除了PEDF的角膜基质提取物,其抗新生血管活性可以被完全消除。通过对不同方法建立的CNV模型动物进行玻璃体腔内、视网膜下腔以及球旁注射表达PEDF的腺病毒载体进行研究,结果均表明PEDF可以明显抑制CNV的形成, 甚至使已形成的CNV发生回退[12,13]。
2.1.5 1,25二羟维生素D3 1,25二羟维生素D3(1,25-dihydroxyvitamin D3)不仅参与骨和钙的调节,而且还在免疫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能选择性地抑制T细胞、B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生成;调节抗原提呈细胞职能,早期抑制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及诱导其对抗原的耐受。Suzuki等[14]用缝线法诱导小鼠CNV,发现1,25二羟维生素D3可抑制Langerhans细胞的移行,并且一定浓度的1,25二羟维生素D3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膜上皮细胞产生的IL-1α、IL-1β、IL-8等前炎症因子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25二羟维生素D3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来抑制Langerhans细胞的移行和CNV的形成。
2.1.6氨氯吡脒 氨氯吡脒是一种选择性抑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利尿剂,它通过抑制钠离子通道选择性抑制u-PA对底物的催化活性,而不影响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纤维蛋白酶及凝血酶的活性。杨新怀等[15]给予实验组兔每日腹膜下注射氨氯吡脒30mg,5d后发现实验组CNV较对照组减少69.32%(P<0.01),提示氨氯吡脒可显著抑制bFGF诱导的CNV。
2.1.7高压氧疗 缺氧是刺激VEGFmRNA表达的最强因素,相反,高浓度氧可降低VEGF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高浓度氧对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可能正是通过下调VEGF蛋白的水平来实现的。Edelman等[16]将角膜化学烧伤后的鼠放在有机玻璃箱内,灌注70%氧和平衡氮气。结果高浓度氧治疗抑制了40%VEGF蛋白表达,显著地降低了CNV的密度。
2.2基因治疗 由于角膜的特殊解剖结构、组织的透明性、细胞的单纯性以及相对独立和易于观察等特点, 角膜作为基因治疗的靶器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许多新的基因治疗方法在角膜疾病的治疗中进行了探索性实验研究。Lai等[17]将大鼠角膜化学烧伤后,前房内注入携带VEGF受体2sFlt21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抑制CNV的形成,结果显示转基因组较对照组角膜的新生血管明显减少。最近,柳林等[18]以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为载体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VEGI151对CNV的作用。VEGI151重组腺病毒在病变细胞内能成功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17 300的蛋白,通过体外实验发现,它可以强烈抑制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体内实验表明,结膜下注射携带VEGI151基因的腺病毒后,CNV的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具有显著抑制炎症性CNV形成的作用,这一方法为CNV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2.3外科治疗 CNV的外科治疗即采用不同的方法封闭血管,包括光动力疗法(PDT)、氩激光、电凝、及眼表重建手术抑制CNV。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