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果
本组210只散光眼中复性散光占83.3%,其中复性远视散光146眼占67.6%,复性近视散光占15.7%;混合散光24眼占11.4%;单纯性散光占5.3%,见表1。图1为不同类型散光眼散光轴向分布,根据上述的判断标准,可以清楚看出不论近视、远视、混合散光都以循规性散光为主。本组210只散光眼中顺规性散光占85.2%,其次斜轴散光占8.6%,最少为逆规性散光占6.2%,见表2。从不同类型散光的屈光度构成可以看出,儿童远视散光和近视散光均以0.50~1.00D的散光为主,1.25~2.00D的散光次之,>2.00D的散光占比例较少,见表3。本组病例中对称散光128眼占61.0%,其中远视96眼占45.7%,近视16眼占7.6%;不对称散光占39.0%。本组病例从散光度、散光类型与弱视分析可见复性远视散光容易导致弱视占35.7%;其次为混合散光占6.7%,可见散光度数增加弱视发病率也有增加趋势,详见表4。从年龄组对比来看,复性远视散光发病率3~6岁年龄组高于7~9岁年龄组高于10~12岁年龄组而复性近视散光发病率0.50~2.00D范围10~12岁组明显高于3~6岁组,详见图2,3。从中可以提示从小学阶段就应该重视近视预防工作。
3讨论
人眼具有复杂的光学系统,即使正常生理状态,眼球各屈光成分每条径线上的屈光力不尽相同,因此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完全没有散光的眼睛。当你用电脑验光仪检测时,几乎所有眼都可以测得散光,而且因为被检查者的头位变化每次所测得的屈光度和轴位都不一致。正常眼角膜垂直径线曲率半径通常小于水平径线的曲率半径,合乎这个生理惯例最大屈光力主径线位于90°,两侧范围不超过±20°称为循规性散光;最大屈光力主径线位于180°,两侧范围不超过±20°称为逆规性散光。其余的为斜向散光。人类角膜呈椭圆形,椭圆的中心与角膜中心不一致,由于角膜在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角膜横椭圆形即垂直径线的屈光力大于水平径线的屈光力,故儿童的散光多为循规性散光[2]。随着年龄增长,由于瞬目反射,上下眼睑压迫眼球壁,长期时间的压力作用循规性散光量逐渐增加,至老年,眼睑松弛,减轻了对角膜垂直径线的压力,其屈光力减弱,而眼球内容积不变,而使垂直方向内压力转向水平方向,散光由循规性散光逐渐转向逆规性散光。
儿童的散光轴向分布是有规律的,本组210只散光眼中循规性散光占85.2%,其次斜轴散光占8.6%,最少为逆规性散光占6.2%,且从不同类型散光的屈光度构成可以看出,儿童远视散光和近视散光均以0.50~1.00D的散光为主,1.25~2.00D的散光次之,>2.00D的散光占比例较少;对称散光占61.0%,不对称散光占39.0%,经统计学检验P<0.05,具有显著差异。这些儿童散光特点也与国内报告一致[2-6]。散光轴向精确定位直接影响到散光的矫正,临床上患者戴镜出现视疲劳时,首先要检验原戴眼镜片的度数和轴位是否准确,其次循规性散光可以适当低矫。一般来说,解剖因素所产生的逆规性散光量较循规性散光量要小,但影响视力的程度要大些,即使小量的逆规性散光也会造成视力的下降,所以建议矫正散光。
我们所用的视网膜检影所测得的眼屈光系统各径线的屈光力的差异为眼的总合散光,而角膜曲率计实际上测量角膜中央区的曲率半径和各径线的屈光力[7],并不反映眼球屈光系统全部散光状态。总合散光与角膜散光的差值称为剩余散光,多数学者认为剩余散光可能是晶状体、角膜后面或角膜中央与周边曲率的差异所导致。如果剩余散光在生理范围以内,那可以戴硬性透氧性接触镜(RGP)或框架眼镜来矫正视力。但是如果剩余散光很大,则镜片矫正视力很差,这时则要考虑用屈光手术治疗,波前相差引导的LASIK可能会带来突破。
另外在本组中,斜轴散光占8.6%,提示临床上对小儿散光的检查,不可忽视斜轴的存在。“ E”字型视力表及视觉环境中的大部分物体主要由垂直和水平线条构成,故当眼散光为斜轴时对视力的影响最大[8]。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