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论
3.1 生存质量 本研究参考我国(香港)Chan等[5]设计的生存质量调查表,量表效度、信度、反应度和容易分析的技术要求已被验证。量表中增加的两个题目,旨在调查患者对视远、视近功能的总体情况,尤其是高龄、没有文化、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欠佳的患者的情况。随着术后视力的提高,患者受损的视功能逐渐得到恢复,生存质量较术前明显提高[6-7]。
?譹?訛所有患者生存质量较术前均有提高,以远视力相关情况的提高为著。术前由于白内障的影响、配镜度数不足或根本未曾配镜等,生活视力一般都比较差,很多患者长期生活在低视力状态,所有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比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有显著性提高,为术后远视力相关情况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譺?訛相对远视力相关情况而言,近视力相关情况的生存质量提高较少,有的患者反映术后的视近功能反而不如术前。由于大部分高度近视患者有超近距离视物的习惯,而术后近视度数较低,因而有人不能很快改变原先不正常的超近距离视物习惯来适应正常距离的近阅读[8]。手术前、后屈光力及视物习惯的突然变化是引起一部分患者对手术不满的因素,尤其是那些高龄患者[9]以及对视近需求非常高的患者;另外还有一部分是术后近视度数偏低造成正常阅读距离不能阅读的低视力患者。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术前详细地向患者解释,帮助患者逐渐适应术后的屈光状态,改变阅读习惯之外,精确的术前测量并预留合适的屈光度数是最好的方法。
3.2 屈光状态与生存质量的关系 本研究中术后角膜散光度数和轴向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98.04%的患者术后屈光状态为-5.00~0.00 D,与预留的屈光状态相关,可以认为术前的预测与术后的屈光状态基本符合,但也存在由于测量误差较大引起的一眼术后远视及一眼术后屈光为-7.50 D的患者。
有研究认为,高度近视患者术后最好保留轻度近视,以-2.00~-3.00 D较理想[10]。而Kora等[11]发现术后矫正视力≥0.5的患者,48%喜欢-3.00 D屈光状态,38%喜欢0 D,14%喜欢-5.00 D;术后矫正视力≤0.1的患者,80%喜欢-5.00 D的屈光状态。但是就高度近视患者术前有无戴镜分别进行术后屈光力倾向性的研究则少见文献报道。
本研究发现,术前戴镜组中,在视远功能、社交活动情况等方面各屈光力组差异均无显著性,说明虽然有些患者术后有较高度数的近视,却对视远功能等方面没有造成显著的影响。但是在视近功能提高方面却因术后的屈光力不同而有显著性差异, Ⅲ组与Ⅰ组差异有显著性,Ⅰ组与Ⅱ组差异无显著性,可见术前戴镜的患者术后比较倾向于-3.00~ -7.50 D的屈光状态。这可能与患者的文化水平有关,戴镜的患者中约94.29%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一般看书、看报等近距离工作比较多,对视近的需求较多,所以术前戴镜的患者术后比较倾向于 -3.00 D以上的近视。
对于术前不戴镜的患者,0.75~-1.50 D组和 -1.625~-2.875 D组在视近功能提高方面差异有显著性,在其他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可见术前不戴镜的患者倾向于术后-1.625~-2.875 D的屈光状态。这与术前不戴镜人群的特点相关,此患者中约89.47%的人为文盲或小学文化程度,一般没有固定的工作,其平时的主要活动就是做家务等体力劳动,没有视近或视远的特殊需求,所以预留-1.625~ -2.875 D的近视比较适合患者中距离的生活视力需求。
综上所述,对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宜保留轻度的近视,术前戴镜者以保留-3.00 D以上的近视为宜,而术前不戴镜者保留-1.625~-2.875 D的屈光状态为宜。由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所得结果可能存在偏差,在预留术后屈光度数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活习惯、术前有无戴镜、职业特点、文化程度等因素。
【参考文献】 [1] 王惠英,仇许玲,王震,等.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摘除术式及人工晶体度数选择的探讨[J]. 上海医学,2003,26(增刊):68-70.
[2] 方静,马海华.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的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8,16(7):428-429.
[3] 汤萍,潘永称.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选择[J].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5):290-293.
[4] 马立威,张劲松. 0度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9,17(10):600-601.
[5] Chan CW, Wang JC, Chan KS, et al. Evaluation of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ataract in HongKong[J]. 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3,29(9):1753-1760.
[6] Oshika T, Sugita G, Hayashi K, et al. Influence of cataract and intraocular lens surgery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J]. Nippon Ganka Gakkai Zasshi,2005,109(11):753-760.
[7] Nutheti R, Shamanna BR, Nirmalan PK, et al. Impact of impaired vision and eye disease on quality of life in Andhra Pradesh[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6,47(11):4742-4748.
[8] Chang-Godinich A, Ou RJ, Koch DD. Functional improvement after phacoemulsification cataract surgery [J]. J Cataract Refract Surg,1999,25(9):1226-1231.
[9] Sugar A, Sadri E, Dawson DG, et al. Refractive stabilization after temporal phacoemulsification with foldable acrylic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J]. 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1,27(11):1741-1745.
[10] 李凤鸣. 眼科全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74.
[11] Kora Y, Yaguchi S, Inatomi M, et al. Preferred postoperative refraction after cataract surgery for high myopia[J]. J Cataract Refract Surg,1995,21(1):35-38.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