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经验交流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粘弹剂在前房非磁性异物摘出中的应用

http://www.cnophol.com 2008-7-17 16:01:29 中华眼科在线

  前房非磁性异物摘出手术难度大,常规摘出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多。我院自1994年5月应用粘弹剂(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透明质酸钠)进行前房非磁性异物取出显微手术38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8例共38眼,右眼26例,左眼12例;男32例,女6例;年龄5~35岁。术前检查38例患者均有角膜穿通伤病史。前房有纤维素样渗出11例,机化包裹粘连8例。受伤时间1天~2月。

    1.2 异物的种类与部位 玻璃屑15例,10例位于虹膜表面,5例位于前房角或近前房角;碎石或泥沙样异物13例,7例位于虹膜表面,6例位于前房角或近前房角;铜屑3例,2例位于虹膜表面,晶体表面1例;铅笔芯2例,分别位于虹膜表面及近前房角处;竹木屑或植物刺5例,位于虹膜表面3例,前房角附近2例。异物最大4.0mm×2.5mm×2.0mm,最小1.0mm×0.8mm×0.5mm。

  1.3 手术方法 (1)麻醉:合作者用0.5%~1%的卡因表面麻醉,不合作者行全身麻醉。(2)开睑器开睑,缝线固定上直肌。(3)切口:位于晶体表面或瞳孔缘虹膜表面异物选择12点角膜缘切口,其余选择与异物相对应的角膜缘或角巩缘切口,切口大小依异物大小而定,通常为5mm左右。(4)切穿前房后沿切口缓慢推注少量粘弹剂,最好能使异物悬浮于虹膜表面,有机化包裹及粘连者顺用推注粘弹剂的针头或用自制类似晶体破囊针头分离异物。(5)用微型无齿镊夹取异物并取出。(6)用复方林格释液冲洗前房内残留的粘弹剂,切口自闭良好者未予缝合;切口大者用10-0尼龙线缝合1~2针,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和地塞米松2.5mg,涂四环素眼膏包眼。术后常规散瞳,视术眼炎症及反应轻重予以全身或局部应用抗生素及激素。

  2 结果

    38例38眼均成功取出前房异物,无明显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3 讨论

    3.1 粘弹剂的特性 粘弹剂是具有一定粘弹性、无毒、无抗原性、透明的大分子胶体物质,利用它所具有的粘弹性、拟塑性、内聚性和涂敷性等流变学特点,应用于眼科手术,能起到维持空间、涂敷润滑、隔离衬垫和分离推压组织的作用,为手术操作创造足够的空间,保护眼内组织不受机械性损伤,以提高 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1]  。

    3.2 保护切口 手术切口处推注少量粘弹剂,可以减少器械进出和异物取出时对切口的刺激损伤,同时由于粘弹剂润滑作用,使手术操作及异物取出易进行。

    3.3 维持前房深度,避免损伤眼内组织 利用粘弹剂的高粘弹性和高内聚性,注入前房可维持前房深度,保证有效手术空间和保持组织的腔隙空间,起到组织的层间分离作用 [2]  ,在夹取异物时减少器械及异物对角膜和晶体前囊膜的损伤,减轻术后反应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4 保护创面及止血 分离粘连时粘弹剂可以压迫虹膜创面,抑制创面炎症反应及纤维增生 [3]  。

    3.5 其它 在进行前房非磁性异物取出过程中,显微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显微镜下眼部组织层次结构清晰,可准确定位及夹取异物。同时推注粘弹剂一定要缓慢,否则前房内异物容易移位,给手术带来困难,甚至导致手术失败。

  参考文献

  1 徐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235-241.

    2 陈祖基.实用眼科药理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53.3 周建强.医学透明质酸钠在泪道探通术中应用.实用眼科杂志,1994,12:236.

(来源: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眼病)的信息
  热门图文

青光眼患者不宜戴太阳

教你做明眸美女的3大秘

太阳镜可伤害五类人的

完美眼妆全部教程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