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病例分析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婴幼儿泪道探通200例临床分析

http://www.cnophol.com 2008-8-4 14:27:52 中华眼科在线

    [摘要]  目的  探讨泪道探通技术在治疗新生儿泪囊炎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对泪道探通操作技巧进行总结。结果  198眼1次探通成功,16眼经2次探通成功,4眼2次探通无效,总有效率98%。结论  熟练的探通技巧是保证探通成功的关键,故需要在充分熟悉泪道的解剖特点及对成人泪道探通熟练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做婴幼儿泪道探通。

 [关键词]  婴幼儿;泪道探通

   泪道探通是眼科治疗泪道疾患的一种重要手段,特别是对新生儿泪囊炎引起的泪道阻塞,经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泪道探通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现将2002~2005年间对我院门诊200例婴幼儿泪道探通的操作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新生儿泪囊炎患儿,年龄3~12 月,平均7个月,其中单眼182例,双眼18例,共218眼。所有患儿均有泪溢、流脓等症状,经常规治疗无效且患眼无分泌物后再实施泪道探通治疗。
    1.2  操作方法  (1)患眼滴1%地卡因眼水2次作表面麻醉。(2)探通针采用5~6号末端封口圆形光滑的空心泪道探针。(3)患儿仰卧于诊疗床上用中单包裹患儿身体及四肢,以限制四肢躁动,一人固定患儿身体,另一人双手固定患儿的头部颞侧。(4)在单头无影灯照射下,操作者坐于患儿头顶部右手持探针,左手分开患眼的上下睑,使下泪小点充分暴露,将探针垂直刺入泪小点约1mm,然后将针头向鼻根部转成水平方向插入泪小管。当抵达骨壁时将探针向上旋转与鼻梁方向平行,向下向后缓慢插入2.5~3cm,有落空感,接5ml装有生理盐水的一次性注射器,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患儿有吞咽动作,或鼻腔有液体流出,说明探通成功,留针5~10min,拔针前再注入3ml生理盐水,边注边退针,用无菌棉球压迫泪囊2~3min,嘱次日再行泪道冲洗,同时滴抗生素眼水4~5次/d,连续3天。

    2  结果

   198眼1次探通成功,16眼经2次探通成功,4眼2次探通无效,总有效率98%。

    3  讨论

 (1)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认真细致地说明病因以及探通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操作过程,从而消除顾虑,积极配合。(2)操作时患儿头部必须稳妥固定,由于患儿的生理特点,当受到治疗约束时,大声啼哭,头部左右摆动不定,如固定不当,将影响整个操作的顺利进行。(3)当探针转成水平方向进入泪小管时,必须将下睑向外下方拉紧,这样可避免针头碰及泪小管黏膜皱褶,以利探针顺利进入[1]。(4)所有患儿必须经泪道加药冲洗及局部点抗生素眼液,无分泌物后,再进行泪道探通,防止局部感染。(5)在行泪道探通前不可喂食,以防啼哭时引起呕吐,注入液体时压力不可过大,应缓慢推进,因患儿对突然的液体注入,往往来不及吞咽,而造成呛咳窒息,或发生吸入性肺炎[2]。(6)操作时动作要求稳、准、巧。因患儿眼部组织较稚嫩,操作难度较大,若操作不当可造成眼球损伤,泪小点撕裂或假道形成,故需在充分熟悉泪道的解剖特点及对成人泪道探通熟练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做婴幼儿泪道探通。稳:即固定好患儿头部、躯干和四肢,操作者手部及肘部有支撑;准:即明亮的光源,看准泪小点,泪小点较小者先用泪点扩张器扩张;巧:即尽量使泪小管成水平状态,然后探针顺势而入,手法要轻,力度适中。

    [参考文献]

    1  陈敏涛.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襄炎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0,15(4):271-272.
    2  唐晓荣.335例婴幼儿泪道探通术临床探讨.当代护士,2004,1:46.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婴幼儿;泪道探通)的信息
  热门图文

时尚个性的缤纷party眼

立竿见影的黑眼圈隐形

活泼可爱清纯乖乖妆

化个妖艳的精灵眼妆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