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论文汇集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托吡卡胺预防学校性近视的疗效分析

http://www.cnophol.com 2008-8-7 13:16:58 中华眼科在线

    【摘要】  目的  评价托吡卡胺在中学生近视的发生及近视眼的发展中是否有预防及治疗的作用。方法  观察60例低度近视眼滴用0.25%托吡卡胺与对照组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近视度在3年里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治疗组近视度上升缓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托吡卡胺在中学生近视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关键词】  托吡卡胺;近视;预防及治疗
   
    中学生学习任务重,近距离用眼时间长,视力负荷重,加之处于生长发育期,近视发生率及近视度发展快,防治上无太多方法。笔者从2001年 8月~2004年 7月观察60例低度近视眼双眼滴用0.25%托吡卡胺与对照组对照,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临床药物防治学校性近视的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120例(男女各60例)双眼近视度在-1.00D~-3.00D的高一学生,随机选取60例为治疗组,每晚睡前双眼点1滴0.25%托吡卡胺眼液(潜江制药厂生产);另60例为对照组,未点任何眼药;每年暑期均用0.25%托吡卡胺散瞳验光,记录对照组与治疗组屈光度,对3年累计增加的屈光度分别进行对照统计。

  1.2  结果  治疗组近视度累计增加的屈光度在-1.50D以下占70%,累计增加的屈光度在-2.00D以下占85%;对照组累计增加的屈光度在-1.50D以下占27.5%,累计增加的屈光度在-2.00D以下占50%。可以看出,对照组与治疗组近视度在3年里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治疗组近视度上升缓慢,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2  讨论

  近视眼成因的假说较多,近年来多已承认遗传与环境在近视眼形成中均起作用。学校性近视(即学生时期的近视)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长期视近工作,并通过遗传素质的作用而形成。过度近距离用眼是引起单纯性近视眼的主要原因。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眼的调节力特别强,对近距离工作有高度的适应性,看近不易疲劳,往往会不自觉地养成不良的用眼习惯,致使睫状肌长时间过度紧张,在观看远方时不能放松;由于持续用眼过度,眼睛过度疲劳,影响眼部组织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使眼球前后径变长[1,2]。治疗上除在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外,目前在药物的防治上并无太多办法。有学者试图用微量阿托品防治近视眼,取得一定效果[2],但瞳孔恢复时间长,患者难以接受。

  托吡卡胺为抗胆碱药,产生散瞳和调节麻痹作用,其作用在6h内完全恢复正常,毒副作用极少见[1]。睡前点用可帮助减轻睫状肌紧张,以减轻眼睛过度疲劳,从而减缓近视加深的速度,且作用强、起效快、维持时间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散瞳、调节麻痹药[3],对学校性近视的发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从本组统计病例来看,托吡卡胺有减缓中学生近视度加深速度的作用。同时,次日早晨瞳孔恢复正常,对生活学习没有影响,临床上亦未见不良反应[4],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防治学校性近视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本组统计病例少,资料有限,疗效评定上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在此报道,仅供同行参考,不足之处请同行指正。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75,2577-2578.
  2  徐广第.眼科屈光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5,48,64.
  3  张家铎.眼与药物反应.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1,248.
  4  徐国兴,张颐,林发森.托吡卡胺与阿托品眼液在青少年近视散瞳验光时的对比.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3,11(7):431.

(来源: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近视)的信息
  热门图文

情人节的浪漫怀旧紫色

五环眼妆迎奥运

熟女四季梦幻妆容

时尚个性的缤纷party眼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