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叙利亚的角膜捐赠者行列新增了一张公众熟悉的面孔――宗教领袖大穆夫蒂(the Grand Mufti),他承诺于死后捐出眼角膜,让当地数以千计等待接受手术移植的其中一人受惠。在印度,一些宝莱坞影星如前世界小姐Aishwarya Rai Bachchan 也承诺捐赠眼组织作移植用途。
在上述两地,处理遗体的文化规范一直阻碍着国家眼库的发展,故此两地均希望将规范打破。这些国家及很多中东、亚洲国家都已增添了眼科医生及较好的医疗设备,现正积极推动眼角膜捐赠,从而增加人口中角膜捐赠者的数目。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需求带来创新。正当一项新的移植手术在叙利亚普及起来之际,近年来美国这个最大的角膜出口国的供应量却大幅减少。正是这个短缺问题导致叙利亚卫生部的Dr. Rida Said非常关注大穆夫蒂于三星期前作出捐赠承诺。
身为国家控盲项目主管的Dr Said表示,虽然叙利亚的医生每年进行数百例移植手术,但是美国的眼组织供应量不断下降,该国获得的眼角膜全归那些有能力支付一千元或以上购买一只眼睛的富人所有。而在叙利亚成立的一所新眼库,就是为协助中东及北非部份地区征集角膜组织的地区性项目的一环。他说:「如果有足够的角膜组织,我们必定能解决这个问题。社会精神告诉我们必须绝对尊重死者及遗体。」
参与发展中国家的防盲工作逾35年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眼科及流行病学教授Dr Alfred Sommer认为,医疗技术的普及度已超越角膜捐赠者的人数。他表示:「我们所能用的眼角膜数量与实际所能获得的数目间的距离已明显拉开。」
从事防盲工作的机构表示,要将可获得的角膜数目、受过移植手术训练的外科医师人数及需要移植角膜人数的全球差异量化几近不可能,但个别国家的情况却可反映问题的严重程度。
位于海得拉巴的L.V. Prasad眼科学院创办人兼国际防盲协会会长Dr. Nag Rao透露,印度的眼库系统现在每年收集约10,000个适合作移植的眼角膜。他估计,在印度每年约需100,000个眼角膜,而当地受过良好训练而且人数日渐增加的外科医师每年可进行至少30,000例移植手术。为此,政府及卫生机构正建立一个包括50间眼库的系统以解决短缺问题。
Dr. Rao说:「我期望在10年后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处理此问题。」
日本石川眼角膜中心及眼库的执行总监Dr. Naoshi Shinozaki表示,日本的眼角膜等候名单上约有5,000人。但现在每年进行约2,500例移植手术的进度,将远远落后于全国每年15,000个眼角膜的预计需求量。
即使角膜移植能力低下的国家,同样受短缺问题影响。
位于内罗毕Aga Khan大学医院眼科主任兼东非眼科学会会长Dr. Dan Kiage指出,以往肯尼亚两所主要医院每年一共进行约50例角膜移植手术,其中几乎全部角膜均来自美国的眼库。现在,每年却只能进行10例,但需要进行移植的人数则约有20,000人之多。
为了安全使用眼角膜进行移植,眼角膜必须于死者死亡后数小时内从遗体移除,再进行组织培养或冷藏,并于7至12日内使用。眼角膜是一个覆盖着瞳孔及虹膜的透明、半球形窗口,它可以让光线进入眼睛,并靠一层薄的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将液体泵出,以防止出现模糊情况。
奥比斯眼科飞机医院医务总监Dr. Hunter Cherwek表示:「随着角膜移植手术愈来愈成功,等候接受手术的人亦愈来愈多。诚然这是一个供求问题,技术的发展令需求不断增加。」非营利机构奥比斯管理下的眼科飞机医院本身为一架DC-10型号的飞机,它会飞往不同国家培训当地的眼科医疗人员。
目前,奥比斯正与越南一政府机构合作,以增加当地的角膜捐赠数字,Dr. Cherwek预期将有「数以千、万计人士从角膜移植中受益」。
西北狮子会视听基金会(该会为美国一个拥有18间眼库的网络的一部分)总裁Monty Montoya表示,其他国家「对移植用眼角膜的需求几乎是永无止境的」。
根据美国眼库协会的资料,自2003至2007年,由美国运往其他国家的眼角膜数量由14,196个减至10,731个,在角膜捐赠总数中所占比例也由31%跌至21%。眼库表示有关减幅是由于出现内皮角膜成形术(endothelial keratoplasty)这种新的手术,令美国本土的角膜使用量上升。这项手术容许选择性地更换角膜细胞,从而缩减病人的康复时间,在很多个案中,甚至可以改善病人身体对移植组织的接受程度。
虽然相对于全球约一千万名角膜盲症患者人数,美国输出的角膜数量仍然很少,但这些角膜就如同种子般,可以帮助其他国家发展他们的眼库。
美国眼库联营机构VisionShare总裁Jake Requard指出:「美国眼库的重要性在于提供眼角膜给其他国家,以刺激他们的发展。有了这些角膜,其他国家的眼科医生可以得到训练,而眼科专家也可藉此与政府及宗教领袖等讨论研究适合在当地发展眼库的方法。」
在叙利亚,眼角膜所带来的意义使公众接受角膜捐赠。Dr. Said解释:「当你见到你的邻居因为接受角膜移植而使生活得到改善,你便会开始认同捐赠眼角膜是一件好事。」
对于那些相信自己死后仍然需要双眼的人,有时并非只受到宗教信条的影响。「这牵涉到他们的思维方式。」Dr. Said补充。
在印度,Dr. Rao相信角膜捐赠的发展障碍来自社会及法律,而非宗教。他的学院现正寻求立法,规定医院向死者家属征询是否愿意捐赠死者的眼晴。
在很多地方,眼组织的短缺情况使角膜移植成为富有阶层的专利。专家表示,建立国内眼库可以降低角膜的价格,令更多人有机会得到移植。但这些专家也指出,无论这方面的发展如何有利于社会,都难以改善另一基本情况:贫穷阶层缺乏眼睛保健服务。
来源:纽约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