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急性传染病。常并发肺炎、脑炎、小脑综合征等,急性球后视神经炎也有报道,但水痘感染后同时并发急性球后视神经炎及脑膜脑炎的临床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14岁。于2002年5月4日出现发热,热退后出现嗜睡,精神萎靡,厌食,沉默寡言。5月14日开始出现双眼视力急剧下降,双眼酸胀疼痛,伴有畏光流泪,伴有双侧颞部疼痛,阵发性加剧,于外院就诊,给予脱水、强的松40mg口服7天等治疗后,症状无缓解。5月22日全身出现红色疱疹,先发于颜面部,后至颈部及胸腹后背,呈向心性分布。于2002年5月26日因“双眼视物不清12天”入院。查体:T 36.6℃,P 90次/min,R 20次/min,BP 120/80mmHg。面部及胸腹部散在多个红色疱疹,均已结痂,双眼视力均为手动/30cm,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7mm,对光反射迟钝,屈光间质透明,眼底见视乳头边界清楚,视盘颜色略淡。四肢肌力正常,颈抵抗,胸膝试验(+),克尼格征(+),右侧巴彬斯基征(+),左侧未引出。头颅MRI检查发现左颞顶部可见一先天性蛛网膜囊肿。脑脊液生化:蛋白升高(124mg/L),脑脊液常规:白细胞升高(0.029×109/L),潘迪试验(+),支持脑膜脑炎的诊断。测脑脊液压力110mmH2O。脑电地形图检查提示轻度异常。诊断:(1)水痘;(2)急性球后视神经炎;(3)病毒性脑膜脑炎。入院后予以全身静滴阿昔洛韦及肌注干扰素抗病毒、头孢曲松钠抗感染等治疗措施外,另予以甘露醇200ml静脉注射脱水降颅压,1次/8h;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1次/12h×3天,5天后改为强的松30mg口服,1次/d;双眼球后注射妥拉唑林12.5mg及地塞米松2.5mg,1次/d×6天,辅以脑复新、舒脑宁、尼莫地平、谷维素、维生素B1、B12等营养神经治疗,高压氧舱治疗1次/d×10天。14天后,患者脑膜刺激症状消失,性情恢复如常,视力提高到右眼0.06,左眼0.04,未能进一步提高,瞳孔5mm,对光反射存在,眼底仍可见双侧视乳头颜色略淡。于2002年6月11日出院。1个月后门诊复查视力恢复到右眼0.5,左眼0.3,均矫不正,但眼底检查无明显改变。考虑因病程长,神经损害造成视神经萎缩,视力无法进一步提高。
2 讨论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尤其易在儿童中暴发流行。由于水痘常为自限性,正常健康儿童患水痘后预后良好,但在免疫功能低下者,水痘可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1,2]水痘常见的并发症有脑炎、肺炎、脊髓炎等,但并发视神经炎的少见。据有关资料报道[3,4],约1000~10000例水痘病例中发生水痘性脑炎,而水痘并发视神经炎的临床上更为少见。该患儿有明确的水痘病史,全身皮损轻,出痘期短,早期发热后即出现精神症状,但均被患者本人及家人忽视,故延误了治疗。发病10天后出现视力下降,患者家长才引起重视,到当地诊所就诊,在就诊时单纯按视神经炎治疗后效果不佳转至我院。故水痘并发急性球后视神经炎诊断明确。入院后经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及脑电地形图检查后明确病毒性脑膜脑炎诊断。患者入院头颅MRI检查发现左额叶先天性蛛网膜囊肿,此类疾病多为出生后即存在,此次发病后出现的精神症状及性格的改变,非颅内囊肿压迫所致。但因原有的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已压迫脑组织,故出现脑膜炎性反应后,虽脑脊液压力不高,但相应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较明显。脑膜脑炎治愈后,神经精神症状消失,也从反面也验证了此点。
对水痘的治疗临床上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保护水疱,止痒,防止继发感染为主。因糖皮质激素对水痘病程有不利影响,故不主张在病程早期使用。但该患者入院时已处于病程后期(结痂期),临床表现主要以并发的急性球后视神经炎及脑膜脑炎为主,故治疗上可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减轻脑水肿及视神经炎症,而不会引起病毒的扩散。在病毒无扩散可能下,为保护视神经,可尽早使用血管扩张药及激素球后注射,以达到挽救视力,保护残留视神经功能的目的,否则,一旦发生视神经萎缩即造成不可逆的视神经损害,视力预后不理想。
【参考文献】
1 巴里·史密斯,乔治·德尔美.神经科学百科全书(续编).上海:伯克豪伊萨尔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57-358.
2 Richard J W.Theraqeutic approaches to varicella-aoster virus infection.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1992,166(Suppl 1):51-57.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05-307.
4 杨景存,曹木荣,彭广华.视神经病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7-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