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研究 2000年第2期第18卷 论著摘要
作者:林文 刘秀珍 张子武 朱建琼 郭彩庭
单位:林文 郭彩庭(350019 福州,武警福建省总队医院眼科);刘秀珍 张子武 朱建琼 (福建省协和医院眼科)
准分子激光角膜 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refrative keratec tomy,PRK)后部分患者存在欠矫或屈光回退,我院对其行二次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 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4例16眼在首次PRK术后1年以 上接受二次手术。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27.7岁±10.3岁。首次PRK术后1个月时屈 光状态大于-1 D者10眼(欠矫组),小于-1 D并屈光回退且药物治疗无效者6眼(回退 组)。二次PRK术前平均屈光度为-3.36 D±1.34 D(-1.50 D~-6.0 0 D),平均角膜曲率39.33±1.61,裸眼视力0.23±0.14,矫正视力0.95±0.18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多为0~Ⅰ级,仅1眼为Ⅱ级,平均0.68级±0.60级 。
手术采用Mini-Excimer Compak-200型准分子激光机行角膜切削,术后根据患者的Haze和视力情况调整用药,用药时间4个月~1年。定期随访1年以上。
2 结果
2.1 屈光度 术后3个月内屈光 度变化最为显著,平均变化1.92 D,6个月~12个月间则无明显变化。术后6个月时平均屈 光度为-0.84 D±0.58 D,12个月时平均屈光度为-0.72 D±0.53 D。12个月时81 .3%(13/16)的患眼屈光度在±1 D内,其中回退组66.7%(4/6)的患眼屈光度在±1 D内 ,欠矫组90%(9/10)在±1 D内。与术后1个月时的屈光度相比,回退组屈光度变化为1.57 D,欠矫组0.84 D,两组差异显著,但两组同一时间的平均屈光度并无显著差异。
2.2 视力 术后裸眼视力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提高。半年时≥0 .5者100%,≥0.8者75%,≥1.0者62.5%;1年时达到最好视力,其中≥0.5者100%,≥0 .8者87.9%,≥1.0者75%。回退组中1眼最佳矫正视力较首次术前丢失2行,较第2次术前 丢失1行。
2.3 角膜曲率 术后3个月内角膜曲率变化显著 ,3个月以后 [=F(角膜曲率波动很小。12个月间回退组角膜曲率变化为2.42,欠矫组为2.13, 均与术前屈光度-2.66、-4.10不成正比。
2.4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回退组及欠矫组各有1眼发生Ⅱ级Haze,余均为0~Ⅰ级,并以术后3个 月时最明显。二次手术后12个月时Haze的平均值明显高于首次手术后。虽然3个月~12 个月间回退组的Haze高于欠矫组,但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PRK术后 有10%~20%的患者因欠矫或屈光回退而留有-1 D以上的近视,曾有学者对其采用角膜上皮 刮除法或糖皮质激素来治疗,但疗效和适应证均相当有限。本组16眼经二次准分子激光切削 ,术后1年时平均屈光度为-0.72 D±0.53 D,且81.3%患眼屈光度在±1 D内,视力 ≥1 .0者占75%,与首次PRK的疗效一致。说明准分子激光二次切削治疗PRK术后欠矫和屈 光回退疗效肯定。
二次准分子激光切削术可能导致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加重。故对首次P RK术后出现的欠矫和屈光回退进行二次切削术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一般认为,二次准分 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的适应证为:(1)首次术后出现的欠矫;(2)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或无 效的轻度屈光回退,且无明显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若原有高度近视,首次PRK术后屈光 回退大于-3.50 D,或伴有Ⅱ级以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同时首次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丢失者,均不宜行二次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准分子激光二次切削术宜选择角膜屈光度 和视力均已稳定时进行。若在首次PRK术后6.5个月内行二次手术,可能导致角膜疤痕复 发。患眼无明显角膜混浊者只需进行单纯的一次光学性角膜切削术。因二次准分子激光切削 术后角膜成型能力可能较首次手术要弱,故二次切削时手术设计量可适当增加。由于二次切 削术后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依赖更强,自行减量或停药,都可能造成更严重的Haze和更 明显的屈光回退,因此,必须加强术后用药指导和随访,密切观察眼压和视力情况。
(收稿:1999-02-28 修回:1999-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