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诱发暂时性高度近视一例
眼视光学杂志 2000年第1期第2卷 病例报告
作者:吕金华 吕秋平 王善钊 李娟
单位:吕金华 吕秋平 王善钊 李娟(山东省莘县眼科医院,山东莘县,252431)
分类号:R77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01(2000)01-0017-01▲
患者,男,40岁,小车司机。1999年2月21日患急性咽喉炎,自购药于下午2~6点钟4小时内服用牛黄解毒片12片,阿莫西林3g,新诺明2g,碳酸氢钠2g,维C银翘片12片,牛黄消炎片8片,六神丸10丸,水杨酸钠1g,强的松30mg。2月22日感双眼视物不清,2月23日感视力显著下降来我院诊治。自诉以往双眼视力均1.5,否认有眼病史。检查:视力右眼0.12,左眼0.15,双外眼(-),眼前节(-),晶状体、玻璃体未见异常,眼底-6D~-8D下清晰可见,视神经乳头及血管未见明显异常,黄斑中心反射可见。散瞳验光右-6.5Ds1.5,左-6Ds1.5。诊断:药物性近视。给眼生素眼水点眼,6次/日;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500mg,肌注,5%葡萄糖500ml、ATP40mg、辅酶A 200U,胞二磷胆碱0.5gl,每日一次静滴;中药:补中益气汤加防风、荆芥、白蒺莉,蝉蜕,用药1天后双眼均0.5、2天后1.0,3天后1.5,再行散瞳验光未见屈光异常。
1 讨论: 临床已发现有多种药物可诱发或加深近视,常见的局部用药有毛果芸香碱、毒扁豆碱、去氧肾上腺素及妥拉苏林等;全身用药有抗生素类如青霉素、四环素等、激素等及多种避孕药,其他药物有氯丙嗪、砷剂等多种药物。药物引起近视的机制,一般意见认为直接与晶状体变化有关。BOVINO总结药物性近视的机制可能包括:①调节痉挛,如毛果芸香碱是通过副交感神经直接作用于睫状肌,三氯甲噻嗪引起近视亦是由于睫状肌痉挛;②睫状肌水肿引起晶状体表面曲率增加,如磺胺类药物;③渗透压及新陈代谢异常引起晶状体结构改变;④晶状体吸收液体而水肿;⑤眼内其他屈光指数的改变等。总之药物性近视的病理因素还不十分明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药物性近视多是暂时性的,停药后均可恢复原有视力[1,2]。该患者4小时内服用9种药物,且部分超常规用量,多种药物混用,致使副作用增加,究竟是哪一种药物引起近视,实难定论,但这一教训提示患病切不可不经医师诊治,盲目乱用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简介:吕金华,男,46岁,副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科疑难病。
参考文献:
[1]汪芳润主编.近视眼[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67-173.
[2]李纪源,裴献省主编.近视,远视,斜视,弱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