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果
2.1术后两组疗效比较
随访12mo,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79.2%,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92,P<0.05)。
2.2术后随访两组骨窗大小比较
术后鼻内窥镜观察两组骨窗大小,并进行比较(表1)。术后1,6,12mo观察组和对照组骨窗比较,观察组骨窗明显大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表1 术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骨窗大小比较(略)
3讨论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的外眼疾病,需要手术治疗。1904年Toti发明泪囊鼻腔吻合术,该手术方法具有疗效确切、费用较低、操作不需要特殊器械等优点,目前仍不失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首选方法;但此术式手术时间长,操作难度大[3,4],术后泪道堵塞发生率高达9.81%~31.78%[5]。我们采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术中应用MMC,在简化手术操作的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降低了患者就医的费用,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与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比较,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术中应用MMC手术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常规手术要求对前后瓣都要严密缝合,而后瓣粘膜位置较深,缝合困难,造成手术时间延长。同时过多的缝线头刺激易引起出血及肉芽增生,最终可导致吻合腔阻塞使手术失败。我们采用较宽大的前叶瓣,后叶瓣残留很少,亦不需要做处理,避免了缝合位置较深的后叶瓣,使手术较快捷,缝合较方便。本研究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h,而对照组平均为2h。 常规泪囊鼻腔吻合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吻合的前瓣下附,以至前后瓣粘连、肉芽增生或凝血快引起吻合腔阻塞[6]。在此改良术中我们将泪囊及鼻粘膜做成“︺ ”型单瓣,这样鼻粘膜与泪囊的的前叶就较大、较长,将泪囊前瓣悬吊于剥离的泪前嵴骨膜及肌肉层,鼻粘膜瓣翻上悬吊于肌肉层,此法可有效防止前瓣下移,使泪囊腔及骨孔极大限度张开,不留任何死角,避免了前后瓣粘连的弊病,并且操作方便。对照组中有5例鼻粘膜萎缩患者,我们采取将骨窗处残留粘膜全部去除,用泪前嵴的骨膜直接与泪囊粘膜吻合,术后无1例复发。
我们在改良术中联合应用MMC,MMC可抑制术后纤维组织增生和疤痕形成,使骨孔面积得以维持。MMC是由头状链霉素菌层分离出的一种碱性抗肿瘤抗生素,通过对干扰成纤维细胞的DNA和RNA蛋白合成或细胞分裂来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防止术后纤维增殖与疤痕形成。国内外已有许多作者将MMC作为青光眼滤过术的辅助用药。我们将MMC棉片直接放在骨孔有助于保持骨孔面积,从而提高近期及远期的手术成功率。为防止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或切口漏,我们的经验是手术操作时使MMC棉片局限于骨窗区,防止MMC接触鼻粘膜瓣吻合缘,如在应用MMC前充分止血,用干棉片吸除骨孔内及鼻粘膜瓣下液体,术毕密闭缝合。我们采取以上措施,本组病例术后无1例出现切口漏。同时我们对MMC的使用严格个体化,即根据患者个体的特点,灵活和合理地确定浓度及MMC棉片放置时间,有效的防止了术后复发。随访12mo,术后1,6,12mo观察组骨窗明显大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成功率达到100%,而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79.2%,二组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总之,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术中应用MMC改进和简化了手术步骤,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提高了治愈率,有利于基层医生医疗单位开展,是我们治疗慢性泪囊炎较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0831085
2王延飒.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泪溢的原因及防治.眼科 2001;10(2):116
3李昂,杜春光,苏飒,等.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116例慢性泪囊炎临床分析.国际眼科杂志 2006;6(1):212213
4毛剑.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32例原因分析.国际眼科杂志 2005;5(3):592593
5李强,万鹏霞.慢性泪囊炎三种手术方式临床观察.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5;27(5):347349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