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眼外伤患者的心理活动特征。方法 对1994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1656例眼外伤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观察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心理921例,占55.62%,其他心理735例,占44.38%;包括恐惧、悲观、欺诈、夸张、逆反、怀疑、希望过高、报复、忧虑、侥幸、迷信、兴奋型等。结论 掌握了患者心理学特点,对于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减少致盲率,提高治愈率,防止医疗纠纷发生,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和和谐社会等都十分重要。
【关键词】 眼外伤;心理学特征
正确了解和掌握眼外伤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对提高诊疗率,建立新型的医患关系和和谐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自1994年1月~2006年12月对1656例住院眼外伤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4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眼外伤患者1656例,其中男1292例,占78.02%,女364例,占21.98%;年龄1~7岁227例,占13.71%;8~14岁398例,占24.03%;15~50岁746例,占45.05%;51岁以上285例,占17.21%。
1.2 受伤种类 穿通伤279例,占16.85%;钝挫伤912例,占55.07%;化学伤213例,占12.86%;其他伤252例,占15.22%。
2 心理特征
2.1 正常型 921例,占55.62%;大多数患者受伤后积极就诊,正确认识对待自己的伤情,正确处理与受伤有关的一切关系,积极配合诊疗。
2.2 恐惧型 287例,占17.33%;见于儿童,一部分怕家长责备,隐瞒病情,时间长的1年,其中2例球内异物,并发白内障或交感性眼炎导致失明才被家长发现。另一部分惧怕打针、服药及手术等延误治疗。还有少数违规违纪甚至违法患者,在作案过程中受伤或打伤,怕追究责任而延误治疗。
2.3 悲观型 154例,占9.30%;患者眼外伤失明后,对生活、工作、家庭、前途失去信心,少数个别产生轻生的念头。有些患者因家庭困难,负担过重而悲观并放弃治疗。
2.4 欺诈型 18例,占1.09%;见于打伤斗殴和交通事故,工伤等致眼外伤,这部分患者伤情相对较轻,或预后较好,为了获得更多的赔偿,追究对方的责任,隐瞒病情、夸大病情、伪装视力差,所以对这部分患者要求做好认真仔细解释工作,完善各种检查,尤其是视觉电生理是完全必要的[1]。
2.5 夸张型 56例,占3.38%;其目的是增加对对方的处罚力度,除夸大自己的病情外,还要求医生在病历资料、诊断证明等上尽量写多写重。
2.6 逆反型 23例,占1.39%;见于眼外伤程度重、病程时间长、经济负担重,治疗效果差的患者,认为复明无果,或达不到受伤前的状态,易产生逆反心理,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对周围的人和事极易反感,极易发泄,在治疗上不易配合,且易产生医患矛盾。
2.7 怀疑型 25例,占1.51%,见于更年期和有神经衰弱的眼外伤患者。这部分患者在诊断、治疗是正确的,且效果较好,因心有疑虑,对医护人员,对诊断、治疗(包括药品、手术)均产生怀疑。笔者曾收住2例患者,转诊多家医院,看过许多医生,记了上十万字的诊疗笔记。
2.8 报复型 27例,占1.63%;见于打架斗殴致眼外伤,患者眼外伤后,寻找机会对他方进行报复。另外少数双方均受伤后,另一方来院寻找机会对患者进行报复,所以,对这一部分患者住院期间做好防范工作非常必要,防止事态扩大及矛盾激化。
2.9 要求过高型 30例,占1.81%;多见于青年及家庭主要成员的眼外伤患者,涉及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家庭、婚姻、前途、子女等,要求医生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或者视力要达到多少多少,甚至少数眼球破裂、视神经萎缩或视神经断裂者,要求行眼球移植或者复明。这部分患者极易引起医疗纠纷和矛盾。
2.10 忧虑型 38例,占2.29%;眼外伤后思想负担加重,考虑各方面问题较多,表现为失眠、食少、沉默寡言、坐卧不安,甚至酗酒、哭闹不安,其中1例导致精神失常。
2.11 侥幸型 25例,占1.51%;多见于年龄大、文化水平差、家庭经济条件差的患者。认为眼外伤问题不大、不会危及生命,甚至可以自愈。如外伤性角膜炎、角膜穿孔、眼球挫伤等,因延误治疗或根本不治疗,最后导致角膜溃疡而穿孔、化脓性眼内炎、交感性眼炎、继发性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而失明,教训之深刻。
2.12 迷信型 18例,占1.09%;见于年龄较大,农村患者,眼部受伤不是到医院就诊,而是相信迷信,相信巫医。笔者收治3例患者因角膜上皮擦伤请巫医、信迷信,即所谓“犯占”,并用针挑,用酒、食盐滴、涂在眼上“消灾”,结果导致角膜穿孔、化脓性眼内炎、全眼球炎而行眼球摘除,教训之沉痛。
2.13 兴奋型 34例,占2.05%;见于眼外伤治愈或视力恢复较好者。尤其是青年人及少数年长者,即将出院或出院不久,喝酒、娱乐以示庆祝,兴奋过度,重新致新的眼外伤,或者受伤眼出现新的疾患,如人工晶体脱位、虹膜夹持、前房出血,老年人“中风”等。
3 讨论
人类健康是指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处于完满状态。在医治人的躯体健康问题的同时,还要注意从社会、心理等方面去干预,只有这样人类的健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学习、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所以眼外伤患者心理活动十分复杂,在医治眼部创伤的同时,还要注意到患者的心理活动特征,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对于正确诊断、正确治疗、早期预防等医疗决策,提高治愈率,降低致盲率是十分重要的。当今时代是“证据”时代,司法需要证据,医疗事故需要医生举证,而经济医疗措施也需要证据的证明。近几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掌握患者及家属等心理特点,做好思想工作,对于减少医患纠纷,防止矛盾激化,建立和谐社会和新型医患关系,为司法等提供真实准确依据都是非常必要的[3]。
针对眼外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值得注意并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宣传力度,普及科学卫生知识,眼疾患者尤其是眼科知识,破除迷信,发生眼外伤及时就诊,及时治疗,减少致盲率。(2)医护人员除精心治疗眼外伤外,还要根据不同的心理变化,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咨询和治疗,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眼外伤,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3)不断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修养、自我素质及服务水平,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引进新设备,对技术精益求精,将患者视功能损伤降到最低,以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要求。(4)加强信息沟通,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及知名专家教授。因为眼外伤患者伤性不同,各医院的设备技术及医疗水平不一致,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因此应该向患者提供有关信息,让患者尽量享受到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使伤性降到最低程度。(5)医护人员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廉洁自律,对那些因交通事故、打架斗殴或工伤的眼外伤患者,除了精心治疗外,在医疗文书、诊断证明等,一定要按医疗程序办事,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切不可以医谋私,做伪证,否则会给自己及他人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及麻烦[4]。
【参考文献】
1 谭代荣,李在衡.304例眼外伤法医学鉴定的临床分析.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9,4(21):352.
2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6-68.
3 编辑部.循证医学一场深刻的医学革命.世界循证医学证据杂志,2004,1:1-4.
4 湖北省卫生厅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汇编,2002,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