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严重危害视力,尤其侵及角膜深层炎症,极易并发虹膜睫状体炎造成失明。目前对该病的治疗还缺乏疗效确切的方法及药物。笔者于2003~2005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所致角膜深层炎症37例37眼,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8例58眼,均并发不同程度的虹膜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37眼,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5岁,平均42.5岁;平均病程11.6个月;其中地图型14例,盘状型17例,弥漫型6例。对照组21例21眼,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4岁,平均40.4岁,平均病程10.3个月;其中地图型8例,盘状型11例,弥漫型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分型分布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 具体诊断标准包括:(1)基质层浸润性混浊,病变裂缝灯角膜显微镜光学切面水肿增厚。(2)内皮层粗糙或有皱褶。(3)角膜上皮光滑或略有粗糙感,荧光染色(-)或(±)。(4)病变区角膜知觉减退。(5)并发虹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治以疏肝、解毒、祛风清热、退翳明目。以柴胡黄芩汤加减:柴胡10 g,薄荷6 g,黄芩10 g,栀子10 g,紫草10 g,鱼腥草12 g,决明子10 g,木贼10 g,蝉蜕5 g,白僵蚕10 g,刺蒺藜15 g,蔓荆子10 g,兼有风热表证者,加牛蒡子10 g,荆芥10 g;阴虚口渴者加天花粉12 g;兼有湿热者加木通5 g;气滞血瘀明显者加当归尾15 g,丹参15 g,制香附12 g。在用至局部炎症基本消退后,原方去黄芩、栀子、紫草、鱼腥草,加用党参15 g,黄花15 g。水煎服,每日1剂,用至痊愈。配合西药治疗,1%阿托品点眼,每日1次;无环鸟苷眼药水及素高捷疗膏分别点眼,每日5~6次;强的松30 mg口服,每日1次,消炎痛25 mg口服,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2 5~10 mg,维生素C 100~200 mg,每日3次;病毒唑0.6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 mg加病毒唑30 mg,每3日1次。
1.3.2 对照组 单纯用上述西药治疗。
1.4 疗效评定标准[2] 治愈:角膜周围充血消失;浸润性混浊消失,代之以瘢痕性混浊,光切面恢复正常厚度,上皮层光滑,内皮层皱褶消失;病变区角膜知觉有所恢复;角膜后沉着物(KP)(-),丁达尔现象(Tyn)(-),视力有所提高。无效:病程超过2个月仍不能达到上述标准者。
1.5 治疗结果 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注:组间比较,*χ2=5.35,P<0.05
2 讨论
因无有效的抗病毒药,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在一定的诱因下易再发,即机体在某些诱因作用下,抵抗力减低,使初感染后处于潜伏状态的单纯疱疹病毒重新活跃起来,转变为致病的完全病毒,破坏宿主细胞,发生一系列的临床改变,在角膜极易造成深层炎症[3,4]。
角膜深层炎症,病情重,病程长,治疗比较棘手。西医常规糖皮质激素局部或全身应用,对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刺激有较好效果,但同时也削弱局部或全身抵抗力,激发病毒活动,造成感染扩散,使病程延长,病情日趋严重,故应在有效抗病毒药物应用的同时,慎用激素方可收到理想效果。
为了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收到了良好效果。中医认为角膜为风轮,属肝经,而肝胆互为表里[5]。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深层炎症大多属于肝胆二经的风热蕴伏证。以柴胡黄芩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而奏疏肝、祛风清热、退翳明目之功效。方中黄芩、栀子、紫草、鱼腥草清热解毒;决明子、木贼、刺蒺藜、蝉蜕、白僵蚕祛风清热,退翳明目[6]。久病多虚,一般情况下局部炎症基本消退后,邪退正虚,则原方去黄芩、栀子、紫草、鱼腥草等寒凉药,加党参、黄芪以巩固卫气,防止复发。
总之,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深层炎症的治疗可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即将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同时,治疗上针对性、整体性、灵活性相结合,避免寒凉攻伐药的过用。缓解期应注意扶正,在扶正中清除余邪。
【参考文献】
1 申尊茂.眼科新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25.
2 杨朝中.眼科免疫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34-189.
3 陈丕山,李弘.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剂在治疗单疱病毒性深层角膜炎的应用.实用眼科杂志,1993,11(8):478.
4 郭鸣华,方和英.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白内障2例.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5,4:241.
5 陈祖基.眼科研究.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0,8:65.
6 周道伐.眼科急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