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放任都无济于事,重要的是规范和引导
●变单位人为社会人
●没有归属感就没有约束力
2009年虽然刚刚过去不到两个月,但医疗界已经有了不一般的动作,8500亿资金的投入无疑给国人打了一剂强心针。但也有不少人心存疑问,比如就有专家认为:如果不让医生成为"自由职业人,医改将无法成功"。
此言论一出,立刻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支持者认为"医疗资源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看病难";反对者认为医生"自由执业"合法化和常规化会让医生"走穴"现象进一步失去监管,埋下无数隐患。
医生为何成了"空中飞人"
这些年来,让许多老百姓感到不解的是,为什么很多大医院知名专家乘周末频频过起了"空中飞人"的生活,去往各大城市,参加各级会诊和学术活动。
"我曾看过某位医生的时间安排表,周末都被各地的会议、讲课、会诊占满了。"年近30岁的小雯毫不掩饰她对医生忙碌于各类活动的不满。"当地病人都看不过来了,怎么会还有时间往外跑?再说,一个医生如果不能老老实实地呆在医院给病人看病、做研究,而是为了利益频繁奔波于全国各地,其医术如何能得到提高?"
实际上,持有小雯这种看法的人并不是少数。很多受访者认为,专家们外出会诊、讲课、交流,大家都能理解,但有些人过于频繁,甚至于耽误了本职工作,难道不是为了钱吗?"我感觉有点像演艺圈的'走穴'。"一位五十多岁的公务员对记者说。
异地行医不是传统"走穴"
"医生兼职、异地行医确实是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但目前社会对此误解很大。"要我说,医生流动绝对是有必要的。"殷大奎说,在目前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存在矛盾的情况下,绝对不能把这种现象等同于"走穴"。
"医生流动对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基层医院和患者来说,都是有益的。"解放军307医院乳癌科主任江泽飞认为,大城市大医院挂号难、看病难的问题由来已久,但通过这种方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大专家,享受到当今国内一流的医疗服务;当地医生也能和经验丰富的专家面对面交流,及时更替滞后的知识,对提高当地医疗水平也会有实实在在的帮助。
针对公众指责专家频繁参加各种会议、到处讲课等现象,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奉春教授直截了当地表示:"如果没有类似的交流,中国的医学就死定了!"他认为,通过会议了解到国内外最先进的学科进展,是医生学习先进知识的最便捷方法。如果把这也限制了,就很难指望医学发展了。
"因此,以为医生流动就是'走穴',只是为了钱,太狭隘了!"在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生来看来,目前体制下,大量的医学专家是被禁锢在了其所在的医院。"我们有那么多的大专家,大教授,为何不能让他们的价值得到充分利用?'生是单位人,死是单位鬼'真是非常可怕!看看人家美国,从没一个医生只能在一个地方行医的。"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