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秀 北京新力眼科[email protected]
目的:评价应用波前引导的个体化程序进行LASIK再次补充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13例患者18只眼经初次角膜屈光术后仍存在屈光不正者进行再次个体化补充激光治疗,本组术前17眼为欠矫,1眼为过矫;其中3眼为RK术后,同时还伴有原视区过小7眼、偏心切削效应10眼。再次手术前的平均视力(UCVA)为0.5±0.2(0.04~0.7),术前矫正视力(BCVA)为 0.8±0.2 (0.6~1.2),等效屈光度(SE)为-2.48±1.90(-6.25~+1.10) D,散光度为1.24±1.23(0~4.25)D,角膜曲率(K)值为38.81±2.04(35.00~42.50)D,角膜厚度(CCT)为483±61(431~627)μm,总高阶像差均方根(RMS)值为1.55±0.63(0.79~2.57)μm;原LASIK术后者角膜瓣均基本正常。 术前选取最佳一次Orbscan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合成OTE文件,同时选择原始图像位置最佳、图像的重复性最好、屈光状态与验光最相吻合的Zywave像差图形成ATE文件;最后应用Zylink程序将OTE与ATE文件调出,并进行适当的屈光度及手术参数的调整后合成个体化手术所需的TLS文件。手术均使用Bausch & Lomb 217z准分子激光系统,运用ZYOPTIX个体化程序进行治疗。术后观察均在3个月以上。
结果:术后UCVA为0.9±0.3(0.4~1.5),其中:部分眼术后裸眼视力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9/18(眼);术后屈光度为-0.28±0.88(-3.00~+0.85)D;散光度为0.53±0.83(0.50~2.75)D;术后总高阶像差均方根(RMS)值为1.10±0.30(0.49~1.74)μm;术后RMS值较术前明显降低的有14/18眼。
结论:应用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激光切削模式行再次补充治疗的效果理想;预测性好;同时高阶像差会明显降低、并可纠正偏心切削及术后暗环境下视力差等高级视觉质量问题;本组病例还对RK术后的个体化LASIK手术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其效果的预测性尚佳。
声明:本站独家报道,转载须标明来源“中华眼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