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术中并发症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由于自身的微血管改变,其手术难度、并发症均大于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且合并高度近视时其手术难度、并发症均大于、多于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由于糖尿病患者虹膜色素术中容易脱失,且由于其自身的微血管病变,手术创伤易引起出血和虹膜反应。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几率高于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4]与糖尿病患者术中瞳孔难以扩大且难以保持,晶状体皮质与囊膜粘连有关。白内障在高度近视患者中往往发生较早,发展较快。除白内障外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再加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长,巩膜壁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等眼球解剖因素常导致手术难度大,手术并发症多。尤其是视网膜脱离发生率高。随着现代白内障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高度近视晶状体摘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降至1%以下[5]。高度近视眼患者要降低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必须重视术前检查。常规散大瞳孔使用B超、三面镜、眼底镜检查玻璃体、眼底情况,以防治视网膜裂孔等眼底病变。白内障手术不但可以达到摘除混浊晶状体的手术目的,同时还可用于患者屈光不正的矫治。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完全囊袋内植入对预防术后视网膜脱离和黄斑水肿有着积极的意义。本组患者年龄41~96岁,在摘除混浊晶状体的同时又矫治了高度近视。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快而好,散光小而稳定。且视力恢复程度与眼轴长度及眼底改变直接相关。眼轴越长,眼底病变越重,则术后视力恢复越差[6]高度近视合并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过程中要考虑到患者脆弱的悬韧带和晶状体囊膜承受力是手术顺利完成的保证。标准化的隧道小切口,术中前房深度的稳定,眼内压力的稳定。中央环形撕囊,充分的水分离及减少操作过程中对悬韧带的压力。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保持后囊膜完整,是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关键[7]。
3.4 术后并发症
本文角膜内皮水肿2眼,经局部使用激素均在7天左右消退。前房纤维素性渗出6眼,IOL表面色素沉着12眼,经典必殊眼液滴眼,给予托吡卡胺活动瞳孔1周大部分吸收。IOL表面纤维膜形成1眼,行激光治疗后视力恢复。1例术后半年复诊发现有视网膜脱离,增殖性视网膜玻璃体病变。行三切口常规玻切术加硅油填充术后网膜复位良好,视力稳定。
3.5 术后严格定期随访
尽可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眼底病变。
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摘除术不仅摘除混浊的晶状体,而且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了高度近视,且摘除混浊的晶状体便于及时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参考文献】 1 葛坚.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136.
2 凌懿.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实用医学杂志,2003,19(8):923.
3 刘杰为,许京京,何明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视功能的变化.临床眼科杂志,2002,10:478-490.
4 姚克,超声乳化和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见:谢立信、董晓光主编,人工晶体植入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7-129.
5 徐玲,张勇.糖尿病患者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前段并发症探讨.临床眼科杂志,2002,10:319-320.
6 李秋明,陆道炎.糖尿病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3,17:174.
7 何守志,李晓陵,李星星,等.原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椭圆形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华眼科杂志,1996,32:326.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