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声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郎景和教授曾送给我一本他写的书,名叫《一个医生的哲学》。在书的扉页上,作者写下了几行字:“科学家也许更多地付诸理智,艺术家也许更多地倾注于感情,而医生则必须集冷静的理智与热烈的感情于一身。”这就是说,做一名优秀的医生,要求是很高的。医务工作者首先需要冷静的头脑和理性的思维,但他们更应该有一颗炽烈的、善良的心,应该比任何行业的工作者更懂得人的情感、人的需要。
“有时经过一夜的抢救,凌晨看到孩子苏醒过来,睁开眼叫我一声‘阿姨’或‘奶奶’时,我会觉得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就是我”
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林徽因,曾经参加了我国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建国初期,她和丈夫梁思成积劳成疾,两人几乎同时住进北京的一家医院。医院把他们分别安排在隔壁的两间病房,以便有个照应。一段时间后,林徽因由于肺部大面积感染病情加重,在一天深夜,她好像对自己病情的恶化有所预感,强撑着身体找来值班护士,吃力地说想见见自己的丈夫。但是这位值班的女护士太年轻了,她对病人病情发展的严重性,对人世间的生离死别,都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她只是对林女士随意说了一句:“夜深了,有什么话明天再说吧!”但是谁能想到,第二天凌晨,林徽因女士竟然没能与丈夫相见就与世长辞了。亲人之间相互诀别的机会失去了,托付事业的机会失去了!我想所有的人,包括我们所说的这位护士如果仍然健在,能不感到遗憾吗?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都必须意识到自己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的使命,医学事业必须具有生命的温度。
平时,大家经常会提起时下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我曾在一个郊区医院看到一个场面,一伙人打群架,其中有一人被刀子扎伤。他的一个同伙在将他送往急诊室的时候冲大夫喊:“如果这个人死了,我就和你们玩命!”我去南方某地,一位医院院长非常气愤地跟我说,在他们医院可以听到很多感人的事情,但是他们无论如何感动不了社会当中极个别的人。他说,有一次急诊室正在紧急抢救一位危重病人,作为院长,他亲自到场组织各学科的医生来会诊。但就在他们实施抢救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在一个角落里有一位病人家属举着一个摄像机,在进行全程录像。大家想一想,在正常情况下,哪一个人会在自己亲人病情危重被救治时去录像啊?那是干什么?就是要准备一旦出现不测,和医院打官司,索赔!这位院长说,当时他的心就像被刀子扎了一样!
但是回过来讲,既然我们选择了医学这个职业,无论遇到怎样的外部环境,仍然不能动摇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专家胡亚美院士如今已经80多岁了。她有一本相册,里面装着很多她曾经救治过的患儿的照片:有的是康复患儿长大成人,有了美满家庭后拍的全家福;还有的是获得健康后,学习深造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时的照片……胡亚美院士非常珍惜这些照片,因为那里面包含着她全部的职业幸福体验。她经常对人说:“你们看,当一名医生多好啊!我已经80多岁了,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当医生。当医生虽然很苦,但有时经过一夜的抢救,凌晨看到孩子苏醒过来,睁开眼叫我一声‘阿姨’或‘奶奶’时,我就会觉得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就是我。”
“如果你和农夫交谈不变谦恭之态,和王侯散步不露谄媚之颜,那么你的修养就如天地般博大,那你就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了”
医学的使命决定了我们从步入医学殿堂的那一刻起,人文精神就要同我们相伴一生。那么医务工作者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人文修养呢?
首先,人文精神在医护人员身上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善良”二字。善良,实际上是社会上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具有的品质,但在医务工作者身上应该体现得更为突出,更为强烈。在法国,医学院校毕业的一定是最优秀的人才。因为医学生第一年要淘汰50%,以后每年都有较高的淘汰率。南京军区总医院的一名留法博士曾为此问过法国教授,最后三年不考试了,凭什么来淘汰这些医学生?对方回答了一大堆理由,其中一个选择的标准就是看这个医生是否具有对病人的“亲和力”。
人文精神在医生身上体现的第二点,就是精神上的高贵。
什么叫高贵?就是一个人不仅尊重自己做人的尊严,还要尊重别人的尊严。不能只是顾及自己的自尊而忘记了别人的感受。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写给他12岁的儿子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两句:“孩子,如果你和农夫交谈不变谦恭之态,和王侯散步不露谄媚之颜,那么你的修养就如天地般博大,那你就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了,我的儿子。”这是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的老院长张震康教授讲给我们听的。他说:“我们做医生的应该对患者一视同仁。我给中央领导看病,也为老百姓看病。我要求自己对待他们一样负责,一样认真。我常把这些讲给我们的年轻医生听,让他们都能成为这样高贵的人。”
一个医生的尊严,一个医生的高贵,应该体现在医患关系上。为医者只是以自己的知识和技术给予患者一定的帮助而已,我们不应有优越于别人的想法。我们看到很多医学专家医术精湛,有了不起的成就,威望很高,但他们却非常谦恭和蔼。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发现有些成长中的医生医术还不够好,但架子已经很大了,这是不可取的。
还有一件事情是北京肿瘤医院老院长徐光炜教授讲给我听的。他说,桑兰当年在美国训练受伤的时候,面临着全身瘫痪的危险。她的父母飞到美国,看到自己受伤的女儿面色苍白,直挺挺地躺在病床上,心急如焚。这时候,病房门打开了,美国的主治医生走了进来,桑兰父母看到主治医生后双双跪下了,请求医生想办法让自己的女儿能够站立起来。这位美国同行瞬间不知所措,他知道这是中国人最高的礼节了。最后,他也向桑兰的父母跪下了,虔诚地说:“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全力的。”大家知道,医生在美国的社会地位是很高的,这位美国同行能够如此,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职业有着清楚的认识——他没有资格去接受别人这样的祈求,他应该平等地对待他的患者和家属。
第三,人文精神在医务人员身上的体现,是应该懂得艺术的服务。在与患者的接触过程中用心沟通,在日常诊疗工作中透过细节展示你的关爱和尊重。
一位优秀的护士长曾经给我讲过她的故事:有一个老公安患了肝病住进传染病医院。年轻的护士在给他服务当中感觉到这个人很不好照顾,脾气太大,爱挑错。后来这位护士长知道了,通过观察了解后就找机会跟这位老公安攀谈。她对老公安说:“我们的护士和您在一起时,有一种特别的感觉。”老公安很诧异地问:“是什么感觉?”护士长说:“跟您在一起就有一种安全感,说您特仗义。”老公安想了想,说:“嗯,我是这样的人。你以后有什么事就和我说,我肯定帮你!”就这样,每次交谈,老公安都很高兴,逐渐也接受了其他护士,诊治护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有一天,病房里真出现了行窃的小偷,第一个冲上去的就是老公安。这位护士长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就要善于观察你的每一位病人,发现他们的优点,给予恰如其分的赞美和肯定。这个事例是对我们广大护理工作者艺术服务的写照。
(本文摘选自作者在“人文唐山大讲堂”上的讲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