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定价生变数
药品定价是新医改方案中最大看点之一。相比意见稿,定稿中作了实质性的改动。
比如,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一节中,意见稿中强调“直接配送、统一定价”。但定稿中均被删除,代之以“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和“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
明眼人可以看出,“统一定价”与“指导价格”显然存有本质区别。这项至关重要的改动意味着,意见稿关于基本药物“直接配送、统一定价”的理想初衷,在征求意见阶段中遇到药品制造商和经营商的强有力阻击,已无实现可能。此外,意见稿中“推行在药品外包装上标示价格制度”一句在定稿中也被删除。有效降低药价被认为是缓解“看病贵”问题的重点,卫生部部长陈竺在谈及新医改时,曾称药价将会大幅下降。然而从意见稿改动或可看出,药品降价绝非一日之功。
此外,争议已久的“医药分家”在意见稿和定稿中亦有不同表述,意见稿中“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一句被删除。代之以“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而一度引起争议的“药事服务费”一项则在定稿中保留。
“收支两条线”被保留
公立医院改革被认为是新医改成败关键。与意见稿相比,定稿中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篇幅明显增大,而且更为具体。
曾引起争议的公立医院“收支两条线”试点改革意见,最终在定稿中得以保留。长期以来,由于财务不透明,医院的收支一直被外界质疑,人们不明白,为什么一方面医院埋怨政府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却纷纷盖起了大楼?“收支两条线”制度则被认为是克服公立医院谋利冲动的最有效办法,可以从源头治理公立医院乱收费及相关腐败。
卫生部前部长高强、现部长陈竺均是这项政策的坚定支持者。然而,此举也被诸多医院院长反对,认为将会影响医院的“效率”和“积极性”。争议声中,有人担心“收支两条线”是否将在定稿中删除。不过,记者也注意到,“收支两条线”在定稿中出现在“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一项下面,这或许意味着,在大型医院推行这项制度尚困难重重。
新医改“不差钱”
在改革实现目标方面,定稿较意见稿颇显保守而务实。比如意见稿中称,“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而定稿则将此句删除,改为“2009-2011年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这是定稿区别于征求意见稿的最主要部分,被认为是征求意见稿面向公众听取意见后的最大成果。
此外定稿还承诺“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均达到90%以上……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
上述各项具体承诺均在意见稿中所未见。政府如此具体详实的投入,进一步表明新医改“不差钱”。相比之下,意见稿中被删除的“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任务。
“扩大内需”入方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扩大内需”被写入医改定稿。这在意见稿中是没有的。
去年年底,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答记者问时称医改与扩大内需“有直接关系”。之后,随着国务院披露医改三年投入8500亿的消息,“扩大内需论”进一步升温。两会期间,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直言医改与扩大内需有“密切联系”。
然而,医改“扩大内需论”也引起部分业内人士的忧虑,因为“扩大内需论”被认为正是医改市场化路线的产物,而新医改方案在经济危机时推出,有可能因为承担“扩大内需”功能而冲淡其被赋予的公益性。不过也有人认为,医改方案中将“扩大内需”写入,或许只是在经济危机形势下,要求各级官员从这一高度认识医改的重要性,并非指让老百姓通过看病花钱来“扩大内需”。对此,定稿中的一句(征求意见稿中所未见)引人注目的话似可证明:力争让群众少生病。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