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讨论
西藏高原空气稀薄、氧分压低、紫外线强,加之藏族同胞的饮食习惯为高脂肪、低蛋白、低维生素饮食,导致体内抗氧化剂减少,晶状体内谷胱甘肽含量降低,离子平衡紊乱。自由基损伤而使白内障发病率明显增高,达5.2%, 50岁以上者达13.8%[4],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率达到60%~70%[5]。加之西藏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缺医少药致使白内障以成熟期、过熟期为主,硬核白内障增多。本次健康快车施行手术 872例,其中白色白内障705例,占80.9%;核硬度Ⅳ级居多,占47.1%。且部分患者白内障囊膜钙化。另外部分患者眼表条件比较差,角膜斑翳、结膜炎、倒睫等比较常见。该地区的眼科健康教育及医疗服务均需要加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轻微、术后散光轻、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普及,并为眼科医师和患者欢迎。从上面术后结果可以看到,术后1d视力≥0.1者626例,占71.8%,视力恢复快。术中后囊膜破裂和术后角膜水肿等发生率分别为1.1%和 14.2%,和文献报道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6]。但随着核硬度的增加,超声乳化的难度亦相应增加,超声乳化能量及时间也与核的硬度成正比[7]。部分术者担心超声乳化的热效应、机械作用及晶状体碎屑对角膜内皮的冲击均加重了角膜内皮等眼内组织的损伤。因此在西藏地区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的体会是:(1)尽量较少对角膜内皮的影响,由于大部分患者的晶状体核都比较硬,所需的能量较高。因此我们在手术过程中,尽量采用囊袋内晶状体核原位超声乳化,增加超声乳化患者针头和角膜内皮的距离;并将超声乳化患者针头口朝向侧面,避免直接朝向角膜内皮面,同时配合机械劈核碎核以减少超声能量的使用;在术中充分利用粘弹剂的作用,在撕囊、劈核或分离虹膜后粘连及植入人工晶状体前均在前房内注入足量的粘弹剂,以使器械在眼内活动有足够的空间,防止或减少对角膜内皮的机械损伤。(2)后囊膜破裂是白内障手术最常见的术中并发症,对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有很大的影响。保持后囊膜完整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8]。晶状体核硬度的增加使手术难度增加及时间延长,后囊膜破裂的风险增加。我们通过对术中部分白色白内障前囊膜染色提高前囊膜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通过借助辅助钩防止超声乳化头接触后囊膜,尽量避免超声乳化头损伤后囊膜;手术保持在清晰的视野下进行操作, 在灌注、注吸、乳化等操作变换时缓慢进行,尽量保持术中前房稳定性,减少“浪涌”现象;注吸时在直视下操作, 注吸口始终向上, 清除赤道部残余皮质在可视区进行。(3)由于术中植入的是直径5.5mm或6.0mm的非折叠人工晶状体,因此植入人工晶状体前扩大角膜主切口至6mm。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术后角膜散光的可能性。而且手术伤口大多数采用水封。西藏缺氧的环境使伤口的愈合相对较慢[9] ,因此术后应避免揉眼及过度颠簸以防止伤口裂开或人工晶状体脱位等并发症。(4)硬核白内障及过熟期白内障较多,术中红光反射差,囊膜韧性差,悬韧带脆弱[10],手术要求比较高,因此需要白内障超声手术经验比较丰富的医生才能胜任这一地区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参考文献】
1张士元.我国白内障的流行病调查资料分析.中华眼科杂志1999;5:336341
2杨红,马青华,安增军,等.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967例.国际眼科杂志2008;8(1):160
3朱皓皓,许速,季迅达.挤切劈核法在囊膜上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国际眼科杂志2008;8(5):935937
4 Bassett KL, Noertjojo K, Liu L, et al. Cataract surgical coverage and outcome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Br J Ophthalmol 2005;89(1):59
5马翔.高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分析.国际眼科杂志2007;7(1):190191
6郑煜,张少斌,黄惠春.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580 例的临床分析.实用医学杂志 2007;23:29182919
7杜刚,孙叙清,戴青,等.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国际眼科杂志 2003;3(2):6768
8王祥群, 曾骏文.劈核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后囊破裂的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5;23( 1):1212 1214
9刘百臣,彭秀军,易贵荣,等.3680米高原期及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高原医学杂志2001;11:3637
10高晓明,韩霞,刘杰,等.高海拔地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观察.高原医学杂志2001;11:1921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