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学 1327 AB0650
Zyoptix系统虹膜识别技术在LASIK治疗近视散光眼的临床应用
季鹏 毕宏生 王兴荣 马晓华
济南施尔明眼科医院 250002
目的 评价Zyoptix系统虹膜识别技术应用在LASIK治疗近视散光眼的准确性、稳定性及可预测性。
方法 采用虹膜识别定位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散光患者 97人(183眼),按术前柱镜度数分为三组:组1 (-0.50~-1.00D)79眼、组2 (-1.25~-2.00D)70眼、组3 (-2.25~4.00D) 34眼三组,按术前柱镜轴向分为组A,循规散光(106眼)、组B,逆规散光(43眼)、组C斜轴散光(34眼)。术前采集散瞳前后的虹膜数据和波前像差数据,经过虹膜识别后形成*ate文件,将该数据同Orbscan 产生的*.ote文件相结合设计手术方案形成*.tls文件,导入准分子激光,激光器对平卧位时术眼再次进行虹膜识别,确定瞳孔中心偏移量和眼球旋转角度,在治疗时加以补偿,术中三维眼球自动跟踪系统监测眼球运动。观察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视力、散光度及轴向变化。
结果 术前检测出瞳孔中心总体的偏移量为X轴方向0.41±98.90μm、Y轴方向109.15±141.35μm、瞳孔中心偏移角度-0.83±3.40 术中对其加以补偿治疗。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5为 183眼(100%),≥1.0有169眼(92.3%),散光度由术前-1.54±0.65(D)减少为术后6个月的-0.26±0.25(D),对术后各时间点的样本总体散光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4 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术后6个月循规散光下降为45眼(24.6%),逆规散光下降为31眼(16.6%),斜轴散光上升为38眼 (21%),术后6个月有69眼(37.8%)成为无散光眼。
结论 虹膜识别引导下LASIK手术治疗近视散光术后视力好,对于散光的矫正准确性、可预测性好,是目前治疗散光的先进而有效的方法。
声明:本站独家报道,转载须标明来源“中华眼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