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惠芳,刘海俊,许凤山,李维义
作者单位:510318 广东,解放军第421医院五官科
【摘要】 目的 探讨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失败病例进行置管后的效果。方法 泪囊鼻腔吻合术后经泪道冲洗确定鼻泪管阻塞后,使用硬膜外麻醉导管,通过鼻骨骨孔插入鼻腔固定于泪囊壁上。结果 31例33眼插管顺利,泪道冲洗通畅,预后效果良好。结论 泪道置管是对少部分鼻腔泪囊吻合术失败患者是一种新型、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泪囊鼻腔吻合术;泪道阻塞;泪道置管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之一,目前仍采用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部分医院使用鼻内镜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不管采用哪种方法,仍有少部分患者手术效果欠佳,泪道阻塞。我院自2003年2月至2008年1月对31例(33眼)手术失败者进行泪道置管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31例(33眼),男5例,女26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75岁,平均48岁。其中特发性泪囊炎25例(27眼),外伤性慢性泪囊炎5例(5眼),泪囊黏液囊肿1例(1眼)。31例患者除2例双眼患病外,其他均为单眼。患病时间短者半年,长者3年。
1.2 置管方法 患者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后观察5~10天,经多次泪道冲洗后泪道仍不通畅,仍有溢泪症状者,使行泪道置管术。手术方法:取直径为0.1 cm的医用硬膜外麻醉导管5 cm,加热后弯成一近90°弧形,在中部缝置5-0丝线预置备用。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0.5%丁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1%丁卡因加 1%麻黄素棉签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及收缩,泪囊区浸润麻醉,麻醉满意后,打开原切口,充分暴露泪囊腔,庆大霉素盐水冲洗。将导管向下通过鼻骨骨孔插入鼻腔,从导管上端注入生理盐水,冲洗通畅后,剪去多余导管,使导管上端位于下泪小管内距泪小点约3 mm 处,下端位于鼻腔内,经鼻内镜检查,见导管位于下鼻道,位置固定,保留鼻腔内导管长约1 cm,无接触鼻腔黏膜。用预置线将导管缝合固定于泪囊壁上,逐层关闭术口,泪囊区加压包扎。术后处理:结膜囊、鼻腔局部点药、每日冲洗导管保持导管畅通及全身抗炎治疗。
2 结果
本组31例(33眼)术中均成功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术后定期复诊,少者1周,多者1个月。置入管固定鼻腔端,通过鼻内镜检查导管无移位,未对鼻黏膜造成损伤。随访1年无泪溢、无流脓、无排斥反应,泪道冲洗通畅,患者自觉症状良好。
3 讨论
泪囊炎常继发于邻近组织,如结膜、鼻腔和鼻窦的炎症,开始时并不是器质性阻塞,而是由于鼻泪管黏膜暂时的充血水肿,使泪囊内容物潴留,易于细菌滋生,炎症更促进充血水肿,形成恶性循环[1]。经我院统计数据泪囊鼻腔吻合术长期随访成功率约达75%,原因多为术后出血、水肿压迫吻合口致泪道阻塞或慢性炎症导致再次阻塞所致,泪道置管后,保持泪道-泪囊-鼻泪管通道畅通,泪液引流通畅,消除泪囊炎的病因。在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失败的慢性泪囊炎病例行泪道置管术,观察疗效,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并发症,泪道探通均通畅。利用麻醉导管的扩张和保留,促使泪囊鼻腔吻合口上皮化、管道化,防止创面粘连再堵塞。由于泪道留管材料为麻醉导管,组织相容性较好,植入后未见到泪道黏膜增殖发白[2]及排斥反应的发生;制作材料价格低廉,方法简单,易于消毒处置。总之,对于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再次阻塞,采用该术式可解决患者溢泪之苦,患者乐于接受。鉴于泪道置管术操作较泪囊鼻腔吻合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更少,效果好,可以考虑将泪道置管术作为慢性泪囊炎治疗的首选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中华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29.
2 王志勇,鹿萍.超长时泪道置管治疗鼻泪管阻塞1例.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8,3(22):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