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敬才,徐凯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氟康唑;荧光素钠染色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的感染性角膜病变[1]。其发病率不断增高,自2004年11月~2006年10月作者采用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34眼,其中男22例22眼,女12例12眼;年龄13~71岁,平均46岁;病程5~21天,平均10天。各种农作物外伤史23例,配戴角膜接触镜2例,化学伤3例,术后感染1例,不明原因5例。均经病变部位组织涂片细胞学检查或分离培养出真菌,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视力有不同程度下降,荧光素钠染色阳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确诊后每日生理盐水冲洗1次,以5%碘酊烧灼,予0.5%氟康唑(沈阳市兴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050702),4~6次/日,重症患者1次/小时。有虹睫炎者予阿托品散瞳;高眼压者予醋氮酰胺;疼痛者则予消炎痛。适当应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补充充足的维生素治疗。疗程15~52天,平均28天。治疗前视力和荧光素钠染色见表1。
1.3 疗效判定 ⑴治愈:红痛消失视力恢复或提高,即视力提高3行及以上,荧光素钠染色阴性,前房积脓消失;⑵好转:溃疡面部分愈合,视力提高1~2行,荧光素钠染色阳性(+),积脓减少或消失;⑶无效:视力没有提高或下降,病灶无明显变化或扩大,前房积脓增加。
1.4 结果 治疗后视力分布和荧光素钠染色见表1。真菌性角膜炎治愈19例,红痛消失,视力恢复或不同程度提高,荧光素钠染色阴性;好转9例;无效6例,继行手术、那他霉素等其他方法及抗真菌药物治疗。
2 讨 论
近年来,由于眼外伤增多、广谱抗生素、甾体激素的不适当应用、免疫抑制剂应用等原因,角膜真菌感染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已经成为角膜病致盲的首位病因[3]。
抗真菌药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必需药物。氟康唑作为氮唑类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是:主要通过干扰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损伤真菌细胞膜和改变其通透性,以致重要的细胞内物质外漏;氟康唑还可抑制甘油三酯和磷脂的生物合成,抑制氧化酶和过氧化酶的活性,引起细胞内过氧化氢积聚,导致细胞亚结构的变形和细胞坏死。
王复馨等[4,5]运用氟康唑对真菌性角膜炎治疗,在临床上的治愈率分别为92.50%和88.52%,其治愈率与我们的治愈率略有差异。可能原因是:⑴不同地区的患者,不同种类的致病真菌数量间略有差异;⑵所选病例轻重程度所占的比例有差别;⑶治疗方法的具体操作上略有不同;⑷所选病例的健康状况有别;⑸不同地区的患者发病季节、气候差异所致。在临床上,氟康唑仍是治疗大多数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有效药物。
氟康唑作为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优点:它性质稳定、水溶性好、低分子量、高生物利用度、低毒性。全身应用毒副作用低,口服或静脉应用吸收良好,能自由地穿透进入眼内,在炎性反应中穿透力增强[3]。在角膜中浓度高可结膜下注射 ,眼局部耐受性良好;价格低廉,购买方便,可在临床广泛应用。其缺点:偶见眼部刺激反应及过敏反应。裴森等报道[6]有些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对氟康唑耐药,并建议对耐药者改用其他药物。
【参考文献】
[1] 葛 坚.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03-104.
[2] 钟文贤,谢立信,史伟云,等.真菌性角膜炎654例感染谱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1):1681-1685.
[3] 谢立信. 真菌性角膜炎[J]. 中华眼科杂志,2003 ,39 (10) :638-640.
[4] 王复馨,刘传江,郑秀云. 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药学杂志,2000,35(8):571.
[5] 卫小莉,许卫玲,韩桃丽. 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病例分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7 ,17(4):203.
[6] 裴 森,张承立,姬亚洲,等.84例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敏感试验与实验室检查[J].中原医刊,2005,32(1):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