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前沿动态 → 研究进展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联合自-异体板层角膜移植减少排斥反应研究

http://www.cnophol.com 2009-8-20 9:42:21 中华眼科在线

  结果 

  一、术后植片透明率及视力 

  1.自-异体板层角膜移植组术后植片透明情况:分别于术后1~2个月、3~6个月及1~4年进行复查,所有植片均保持透明,植片透明率均为100%。
 
  2.对照组术后植片透明情况(表1)。
    
  表1 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植片透明情况比较

  3.自-异体板层角膜移植组视力比较(表2)。

  表2 自-异体板层角膜移植组术前、后视力比较

  4.对照组手术前后视力比较(表3)。

  表3 对照组手术前、后视力比较

  二、免疫排斥反应

  自-异体板层角膜移植组术后随访1~4年(平均2.5年),自-异体植片均保持透明,无一例发生排斥反应。而对照组则有4只眼(30.8% )发生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为术后1.5~3.5个月,表现为眼部不适,明显异物感,结膜混合充血,并有多数毛刷状血管伸入植床、植片界面,植片水肿,厚度明显增加,呈雾状混浊,受体角膜透明,厚度正常。植片始终未见溶解或脱落。发生排斥反应后,可用皮质类固醇及环胞霉素 A治疗,1~3个月后植片水肿减轻或消失,新生血管多数闭塞,数量明显减少。植片最后呈半透明或混浊。

  表4 自-异体板层角膜移植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比较

  表5 对照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比较

  三、角膜厚度变化
  自-异体板层角膜移植组术前因翼状胬肉头部影响,无法测出角膜中央厚度。手术后3~6个月及1~4年,其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667.5±24.8 μm及654.6±22.1 μm, 较正常角膜厚,可能为植片本身厚度大于切除板层厚度所致。但其术后近、远期的厚度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证明植片愈合良好。 

  四、角膜屈光变化 

  自-异体板层角膜移植组术前由于翼状胬肉的影响,未能测出角膜屈光力。术后3~6个月,角膜最强和最弱径的屈光力分别为44.86±1.28 D及41.29±1.12 D,角膜散光为3.57±0.96 D;术后1~4年,分别为44.05±1.23 D及42.97±1.06 D,散光下降为1.08±0.72 D。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早期散光较高可能与缝线张力有关,远期因缝线已拆除,植片渐愈合,散光明显降低。从散光轴向看,术后1~4年逆规性散光者有18只眼(75.0%),顺规性散光者3只眼(12.5% ),斜散光者3只眼(12.5% ),逆规性散光者较多可能与翼状胬肉已切除,减少了对角膜水平径牵拉及自-异体植片相缝合,致水平径屈光力增加有关。 

  五、角膜内皮细胞变化 

  1.自-异体板层角膜移植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变化(表4)。 

  2.对照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变化(表5)。 

  两组的内皮细胞丧失率分别为2.0%和1.8%。在对照组发生排斥反应的4只眼中,术前和术后1~4年的细胞密度分别为2 735.5±144.5个/mm2和2 675.3±143.8个/mm2,细胞丧失率为2.2%。 

  六、翼状胬肉复发率 

  自-异体板层角膜移植组术后随访1~4年(平均2.5年),无一例翼状胬肉复发。对照组10例翼状胬肉手术中,2例于术后6个月至1年复发(20.0%)。  

  讨论 

  一、联合自-异体板层角膜移植术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 

  我们选择翼状胬肉已侵犯瞳孔区的患者,将翼状胬肉及中央板层角膜切除后,分别于周边和中央植床移植自-异体板层角膜植片。从远期效果看,无一例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植片保持透明,视力有明显提高。而对照组由于异体植片靠近角膜缘,易受免疫细胞攻击,30.8%的患者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说明联合自-异体板层角膜移植术可以降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 

  二、联合手术是治疗已侵犯瞳孔区翼状胬肉的良好方法 

  对已侵犯瞳孔区的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法的光学效果不佳,且易复发[2]。翼状胬肉切除后,原位板层角膜移植虽能使角膜的结构完整并减少复发,但因瞳孔区瘢痕形成及较高的角膜散光而致视力恢复较差[3]。中央部较大口径的板层角膜移植可获较好的视力[4]。从本组结果看,虽然有3只眼原为复发性翼状胬肉,但术后全组均无一例翼状胬肉复发。对照组10例行翼状胬肉手术的患者中有2例复发,均为发生过免疫排斥反应的患者。本组术后近、远期的角膜厚度无明显变化,植片愈合良好。远期的角膜散光为1.08D,矫正视力在0.3以上者16只眼(66.7%),较术前有较大提高(表 2)。此外角膜内皮细胞丧失率为 2.0%,与文献报道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每年平均0.52%的速度递减相近[5]。因此认为采用本方法治疗该病可获良好的效果。 

  三、尽量减少手术性散光可获得较好增视效果 

  翼状胬肉尤其是头部已侵入瞳孔区者,多数伴有较高的顺规性散光。为获得较好的光学增视效果,应尽量减少手术性散光。包括中央植床和植片要正圆形,创缘深浅一致并垂直整齐,缝线张力均匀。我们推荐使用负压环钻制作植床,其深度可随意掌握且使植床呈正圆形。另用角膜电刀切取板层角膜片后在角膜枕上压切可获正圆植片。用2%甲基纤维素做角膜板层分离、可使植床界面平整光滑,既可减少手术性散光又可减少植床、植片界面瘢痕及脂质结晶体形成[6],可获更佳视力。另外,术毕用手术 Placido盘检查,调整缝线张力,以利于减少术后散光。 

  参考文献 

  1 刘善宝 .眼科免疫性疾病概论 . 见:申尊茂,李子良,谢立信,主编.眼科新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40-41. 

  2 孙秉基,徐锦堂,主编 .角膜病的理论基础与临床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431-438. 

  3 李凤鸣,主编. 眼科全书. 中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19-1322. 

  4 Busin M,Halliday BL, Arffa RC, et al. Precarved lyophilized tissue for lamellar keratoplasty in recurrent pterygium.Am J ophthalmol, 1986,102:222-227. 

  5 何守志,主编 .白内障及其现代手术治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37-40. 

  6 孙秉基,贺,丁行振 ,等 .粘弹性物质层间分离用于全厚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中华眼科杂志,1995,31:142-144.

上一页  [1] [2]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角膜移植,移植,自体,移植,同种,翼状胬肉)的信息
      热门图文

    让30岁女人轻松远离“

    一分钟和熊猫眼说拜拜

    林志玲教你拯救"绝望黑

    养出“媚眼”的七种对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ad推广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视力网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保健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浙江眼科网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