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氟康唑;碘酊;真菌性角膜溃疡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致盲率很高的眼病。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激素的广泛利用,角膜外伤后真菌感染率明显提高,为了有效地控制真菌感染,自2003~2005年间,对38例真菌性角膜溃疡,在局部清创后碘酊烧灼及用氟康唑局部及全身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角膜刮片镜检或培养,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病例38例38只眼,其中男21例,女17例,均为单眼发病,年龄19~65岁,平均37.5岁,右眼20例,左眼18例,20例有明确的植物外伤史,病程4~28d。 1.2 临床分型 [1] (1)轻型:角膜溃疡面积<3mm 2 ,深约<1/3角膜厚度,部分角膜水肿,前房无积脓,虹膜均可见,共8例;(2)中型:角膜溃疡面积3~6mm 2 深达1/3~2/3角膜厚度,角膜水肿范围较大,前房积脓,可见大部分虹膜,共18例;(3)重型:角膜溃疡面积>6mm 2 ,深约2/3角膜厚度,整个角膜混浊,水肿,前房可见渗出,积脓,虹膜及后部结构窥视不清者,共12例。 1.3 治疗方法 先用生理盐水冲洗患眼结膜囊,1%地卡因表麻,用小圆刀片刮净溃疡坏死组织及分泌物,以棉签沾取5%碘酊均匀涂于溃疡表面至分界沟处,停留约5min,用生理盐水冲洗,最后抽取0.2%的氟康唑(静脉注射原液)1ml作结膜下注射,最初3d每日1次,后根据病情每3d1次;前房积脓者加给0.2%氟康唑100ml静脉点滴,直至前房积脓完全消失为止。同时以0.2%的氟康唑注射液滴眼,每小时1次,直至痊愈。所有病例均用1%阿托品散瞳并辅之以消炎痛等药物治疗。 2 结果 8~45d29例愈合,6例好转。3例未愈。治疗后,溃疡面吸收最短7d,最长40d,平均15.2d,前房积脓吸收最短4d,最长31d,平均14.8d。2例角膜穿孔行眼内容物摘除术。治愈率76.31%,好转率15.79%,有效率92.10%。
3 讨论 氟康唑是一种新型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真菌细胞素p-450依赖酶,阻断真菌细胞膜上的重要物质-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影响其细胞膜的通透性而抑制真菌的生长。它具有融于水、毒性小、半衰期长、蛋白结合率低及可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等特点,它可以通过血-氧屏障,易穿透角膜,对多种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 。氟康唑滴眼对角膜有良好的穿透性。滴眼5min角膜达峰值浓度1.6~8.2μg/ml,15min房水达峰值浓度1.6~9.4μg/ml,清除半衰期15~30min [2] 。由于氟康唑具有抗菌谱广、毒性低、杀菌力较强,组织穿透性好,体内维持时间长并且局部滴眼能够穿透角膜,是一种目前较为理想的抗真菌药物。 局部清创即清除了分泌物,又增加了氟康唑向深层组织的渗透,5%的碘酊烧灼对真菌也起到了直接杀伤作用。碘离子沉着并向基质渗透破坏菌丝生长,导致坏死物质脱落,胶质纤维抗生修复,而使角膜恢复一定透明度和瘢痕化,使病程缩短 [3] 。且碘酊对各种类型真菌的敏感率均达100% [4] ,故与氟康唑联合应用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为减轻角膜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修复,辅以消炎痛25mg每日3次,消炎痛减轻虹膜的炎症反应,能协助表面生长因子对角膜成纤维细胞起刺激增生作用,能显著缩短内皮损伤愈合时间 [5] 。
参考文献: [1]李群.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7,15:419~421. [2]陈祖基.三唑类抗真菌药及其在眼科上的应用[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4,18:257~258. [3]康建华,王到毅.19%的碘酊治疗真菌性角膜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4,12(6):431~432. [4]张文华,潘志强,王智群,等.化脓性角膜溃疡常见的病菌的变迁[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8~12. [5]吴跃国.表皮生长因子对角膜损伤愈合的作用[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1,15: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