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眼底出血
眼底出血为眼科血症之一,是眼科临床上常见、难愈、易致盲眼疾。其致病因素繁多,病机复杂,临床治疗方法和各种治疗药物较多,但疗效均不理想。笔者2004~2006年对各种原因的眼底出血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祛瘀汤治疗,并与单纯西药治疗做对照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76例(84眼),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42眼),男18例(20眼),女22例(22眼),年龄36~75岁,平均59.3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42天,平均23天。引起眼底出血疾病分类:视网膜静脉阻塞8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0眼,外伤性眼底出血6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4眼,高血压眼底出血14眼。对照组36例(42眼),男16例(18眼),女20例(24眼),年龄39~78岁,平均61.5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46天,平均25天。引起眼底出血疾病分类:视网膜静脉阻塞11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7眼,外伤性眼底出血9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6眼,高血压眼底出血9眼。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种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针对病因并根据患者眼部与全身症状,选用血管扩张剂、抗凝剂、降血压、降血脂及碘剂等治疗,口服普伐他汀、他巴唑、卡托普利、倍他乐克;重症者加尿激酶、透明质酸钠。10天为1个疗程,治疗1~6个疗程。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活血祛瘀汤。处方:生地黄20 g,赤芍、牡丹皮各12 g,丹参、茺蔚子、泽兰各10 g,当归尾6 g,三七粉(冲服)3 g。加减:肝郁烦躁目胀者加香附、郁金:肝郁化火,烦躁口苦者加栀子;血瘀目痛者加三棱、莪术;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者加龙骨、牡蛎;脾虚者加山药、扁豆;兼食积者加焦三仙、鸡内金。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10天为1个疗程,治疗1~6个疗程。
1.2.3 观察项目 观察项目有:(1)临床疗效;(2)眼底出血情况;(3)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情况(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眼底出血》的疗效标准拟定[1]。治愈:眼底出血完全吸收,视力恢复至发病前水平;显效;出血大部分吸收,视力提高4行以上;有效:出血部分吸收,视力提高2~3行;无效:出血无吸收,视力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2.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45.24%、88.10%,对照组分别为14.29%、6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2.2.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视力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治疗组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2.2.3 两组治疗前后眼底出血吸收情况比较 眼底出血大部分或完全吸收治疗组35眼,眼底出血吸收率为83.33%;对照组为26眼,眼底出血吸收率为61.90%。两组眼底出血吸收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2.2.4 治疗组眼底出血分类与疗效关系 见表3。各类眼底出血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祛瘀汤适用于各类眼底出血。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比较 表3 治疗组眼底出血分类与疗效关系
3 讨论
眼底出血是对视网膜动脉或静脉的出血而言。其临床特点以患眼外观如常,视力迅速下降,眼科检查见眼底出血及各病症不同的眼底变化为特征。目前西医多以止血、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治疗,但疗效尚不尽如人意。本病属中医学暴盲、视瞻、昏渺等范畴,辨证属瘀血证,其发生原因为外感六淫、七情内伤、脏腑失调、玄府郁蕴、气滞血瘀、脉络受阻所致。虚火上炎,血不归经溢于络外;或气血不足,脉管虚空,气不摄血;或肝郁气滞,血脉受阻,外伤等致血脉瘀阻,血溢络外[2]。治以活血化瘀为主。活血祛瘀汤中赤芍、生地黄清热凉血,使热清则血宁,共为君药;丹参、三七、牡丹皮、当归活血凉血,化瘀止血,共为臣药;茺蔚子在活血的基础上入肝经凉肝明目,引各药至目部,佐泽兰行水消肿,可使因血阻所致之水肿消散。现代研究认为,活血化瘀类药物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和增加脂质排泄、使血脂降低等作用[3]。本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眼底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活血祛瘀汤方中有多味活血化瘀药,少用能活,多用能破,对反复出血的视网膜血管病或动脉硬化严重的患者须慎用,应减少活血药,佐以止血药。孕妇禁用,体质虚弱者酌情减量。
【参考文献】
1 李全智.眼底出血.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3,6.
2 萧佐桃,邹高祈.中医杂病集成.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72.
3 秦大军.中西医结合眼科证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