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不明就里,被医托牵着走
日前,湖南的刘小姐向记者反映:2月底,她因为腰痛,和丈夫一起到宁波市第一医院看病。在大门口碰到一热心男子,得知刘小姐是第一次来看病,“好心”劝道:“像你没有医保卡的外地人,宁波的大医院是不看的。再说,这里的专家都看复诊的病人,像你来初诊的,都要到分院去检查了再说。”刘小姐一时被弄糊涂了。这时,过来个女的,说她也正好去分院检查,可以带刘小姐一起去。
就这样,刘小姐被领到环城西路上一家民营医院。医生说刘小姐患有肾结石,给她做体外碎石、开了药,花了2000多元。然而过了大半个月,腰痛还不见好。上月,刘小姐再到市第一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后告诉她根本没有患肾结石,而且一院也没有所谓的“分院”,你是上了医托的当了!
江西来宁波打工的郭先生前不久也被医托耍了一次。新婚没多久的他前些天陪老婆到市妇儿医院,打算查查是不是怀孕了。在医院门口碰到一个保安模样的人,说怀孕检查这种小事大医院不查的,要去某门诊部,“是妇儿医院分出去的。”在公交车站,又碰到一“热心”妇女,再次确认了“保安”的说法,说“大医院只管治怀孕三个月以上的”。小郭夫妇信以为真,到了那个门诊部,连查带治,稀里糊涂花了1100元钱。小郭说,事后一打听,才知道是被骗了。
本报新闻热线最近频频接到多起市民被医托欺骗的投诉,记者随即展开了调查。
记者暗访:医托行骗“一条龙”
上周四,记者来到市妇儿医院,在医院大门口石碑前,四五名中年男女一边踱步,一边打量着进出的患者。有两个男子还当起了义务“保安”,作势指挥着车辆的进出。医院一名保安队长告诉记者,这几个人就是医托,医院还没开门就来“上班”了,目标多是外地病人、农村患者或老年人。“夏天的时候,他们特意穿得很像保安,就少两个肩章而已,很容易迷惑人。”这名保安队长说,因为门诊挂号处管得严,有些“医托”就往楼上跑,在各科室间转,趁机下手,几乎每天都有人上当。
从公交车站、医院大门口到挂号处、门诊科室,医托都布点设人,以不同的身份向患者推荐同一个医生或行医点并指点路线,最终使患者深信不疑。时近中午,记者发现,几名医托聚拢在公交车站旁,窃窃私语。
据记者了解,目前像市第一医院、市妇儿医院等大医院,每天固定“游荡”的医托有8-10名。医托除了假扮患者打“温情牌”,有的还干脆睁眼说瞎话,“今天这个专家不在这家医院啦,到某某地方坐诊”,或者“医院某某科撤掉了,搬到某某地方去了”。
焦点:打击医托,无法可依?
市妇儿医院一名保安告诉记者,医托现象存在至少有四五年了。“医院在门诊楼里外都设了警示牌,可仍然不断有人上当。我们保安只能把医托赶走,再无别的办法。”
对于医托,各大医院也感到头疼。前年夏天,解放军113医院出台政策鼓励保安抓医托,抓到一个奖励100元。然而还是阻止不了医托“偷袭”。上周四,该院保安邹师傅告诉记者,上午他们刚赶跑了一个在候诊区拉人的医托,“要逮住一个医托,需要两边取证,还要跟踪追击,可不容易呀!”
1998年,国家卫生部、公安部联合下发了一个打击“医托”违法行为的文件,对查获的充当医托行骗的违法人员,按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
然而事实情况是,即使医托被抓,很多受骗者也不愿意指证,以致证据不足等原因,公安机关只得放人。医托行骗得手,也就几百元报酬,够不上诈骗,公安机关就无法立案。
今年市“两会”期间,有多位人大代表建议,宁波应尽快出台地方性法规或相关规章,打击医托,并且从源头上对雇用医托的医疗机构加强管理监督,建立长效、联动机制,对医托形成震慑力,遏制某些医疗机构的不法行为。
新闻链接
北京:实施医警合作,建立医托黑名单。对第一次发现的予以警告,第二次抓获就将处以5日以内的治安拘留,如果屡次被抓,严重者可被劳动教养。此外对雇用医托的医院予以罚款直至取缔的处罚措施。
上海:对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的医托,其团伙及幕后操纵者和组织者,公安机关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多次雇用医托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将可予以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吊销部分诊疗科目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