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发表论文所刊登期刊的影响因子的年度总分排名,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2008年(409.2),2007年(362.5),2006年(258.2),2005年(111.2),2004年(75.0),2003年(64.2),2002年(48.2),2000年(31.9),1999年(29.6),1998年(20.8),2001年(17.0),1993年(13.3),1994年(12.3),1997年(8.4),1996年(7.4),1995年(5.9)(见表1)。影响因子总分基本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发展,于2008年达到高峰。
发表论文所刊登期刊的影响因子年度平均分分别为:2008年(2.15),2007年(2.21),2006年(2.41),2005年(2.27),2004年(2.27),2003年(2.14),2002年(1.72),2001年(1.89),2000年(1.77),1999年(2.96),1998年(1.89),1997年(1.20),1996年(1.86),1995年(1.96),1994年(2.05),1993年(2.65)(见表1)。近16年的年度平均影响因子相近,波动于1.7~2.6,1997年的平均影响因子达到最低值(1.20),1999年时达到最高值(2.96)。
2.3 亚学科分布情况
按亚学科分类,统计论文发表情况。发表论文总数居于前5位的亚学科分别为视网膜(187篇,27.7%),角膜(108篇,16.0%),晶状体(73篇,10.8%),眼视光学(59篇,8.8%)和葡萄膜(52篇,7.7%)。在视网膜和角膜两个亚学科方面发表的论文数量占据总论文数量的近一半(43.7%)。
2.4 学校及医院论文发表情况
按学校排列,发表论文总数居于前10位者见表3。其中,前3所学校所发表的论文占总论文数量的51.9%。
按医院和研究所排列,发表论文总数居于前10位的见表3。其中,前4所研究所/医院所发表的论文占总论文数量的54.3%。
3 讨论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地区、机构所产出的SCI论文的数量,是衡量其科研活动水平的较为客观的指标[5]。从上述多个图表中可以看出,1993~2008年,中国大陆地区眼科学者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者都很重视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科技论文数量不断增加,这是由于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使我国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产出不断增多,同时也说明我国大陆地区眼科学的科研、临床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攀升,逐步与国际眼科学的发展接轨。此次研究纳入的论文中所报告的内容均为我国学者在国内完成的工作,因而可以如实客观地反映我国大陆地区眼科学的实力和水平。
通过上述的统计和分析发现,我国大陆地区眼科学近年的科研和临床水平较高,并不断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大部分论文主要集中在视网膜和角膜两个亚学科上,其他亚学科的论文产出较少。此外,发表的论文主要集中在几个大的综合院校、医院和研究所,其他院校、医院的论文产出相对较少,这需要国家、各个院校和眼科学者的共同努力。
通过SCI可以间接看到一个国家、学科和院校的科研、临床的水平及发展趋势[5]。近年来,我国大陆地区眼科学的科研和临床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相比,还略显薄弱,这还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从而推动我国眼科学整体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薇. 机构和个人学术水平的文献计量评估[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1,14(4):234.
[2] 李莉,郑锦华,宋霞,等. 我院1995-2004年发表医学论文计量学分析[J]. 医学信息,2005,18(9):1115-1117.
[3] 王学勤,章蕾,潘继进. SCI收录我国期刊的统计分析与研究[J]. 中国信息导报,2005,6:44-49.
[4] 唐品华. 《科学引文索引》及其在科研评价中的作用[J]. 图书与情报,2005,1:70-72.
[5] 闫裴,刘亚茹. 由SCI看高校科研水平及发展态势[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158-160.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