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热点新闻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无人捐献角膜 石家庄一医院3年未做移植手术

http://www.cnophol.com 2011-12-19 9:38:42 中华眼科在线

  一个月前,河北省卫生厅批准石市第一医院为器官移植医疗机构,从而成为省会唯一一家具有遗体器官移植资质的市属医院。眼角膜移植,作为人体器官移植的一部分,石市从2005年就开始了志愿者登记工作,2009年成功为志愿者刘淑霞进行了眼角膜移植,其眼角膜为两位眼疾患者带来光明。但3年以来因为“眼库”无法提供角膜,石市一直未进行眼角膜移植手术。

  记者调查

  等了5年,还未等来眼角膜移植捐献者

  “如果我能看得见,我会清晰地分辨白天黑夜,如果我能看得见,我会准确地在人群中牵住你的手……”

  12月15日,邯郸丛台区的谢玉林先生反复听着《你是我的眼》这首歌,浮想联翩。

  现年56岁的他,自从20年前被汽车撞伤头部,心情一直被乌云笼罩。因为从那时起,他双眼视力逐年下降,左眼完全失明,右眼视力只有0.1。为此,他郁郁寡欢,感觉生活没意思,曾萌生自杀念头。多亏老伴劝导,他才点燃光明的希望。

  5年前,北京专家曾为他做过眼角膜移植手术,未成功。去年,石市第一医院通知他说,有一位志愿者去世了,请他前来接受眼角膜。他高兴得彻夜未眠,次日一大早就在单位同事的陪同下,匆忙往石家庄市赶,可中途他接了一个电话,高昂的情绪一落千丈。石市第一医院眼科医生告诉说:“死者家属变卦了,不愿意捐献眼角膜了!”于是,他再次开始漫长黑夜中的等待。

  捐献志愿者:可以让自己的眼睛留在人间

  12月14日上午,黄玲娟打开房门,笑容可掬,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仿佛会说话。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她是一位癌症患者,观其精神面貌,很难相信医院曾给她下发过病危通知书。

  她是一位眼角膜捐献志愿者,现年50岁。

  记者在她家发现她正在看的一本书《做最好的自己》。

  黄玲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夫妻恩爱,刚上大学的儿子乖巧懂事。可这种欢乐祥和的氛围,被今年的一次变故打破了。

  10月5日,她的体重急剧下降,几天就下降20多斤。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癌细胞侵占了全身77%的血液,医生悄悄地把病危通知书给了她的亲人。尽管家人都瞒着她的病情,可她还是觉察到自己得了绝症,“那几天,到医院看望我的人很多,从他们的眼神里就能感觉到情况不妙!”她说,“我知道真相后,哭了两天,决定捐献眼角膜。”

  黄玲娟跟儿子谈了一次话,告诉他自己捐献眼角膜的想法,“妈妈身上没有可用的东西了,只有这双眼睛还可以捐献。”她觉得捐献眼角膜不但可以让那些眼疾患者重见光明,还可以让自己的眼睛留在人间。

  儿子侯泽辉低头沉思,泪眼婆娑,可抬起头依然笑对母亲说:“您是一位有爱心的妈妈,我理解您,支持您!”

  11月26日,侯泽辉用饱含敬意的笔,写下了《保证书》:“母亲一生勤奋工作,生活艰苦,为他人着想。她想在故去后献出自己的眼角膜,为社会尽自己最后的微薄之力,身为儿子的我,能够明白母亲的爱,我也爱母亲,支持她的决定……”

  但兄弟姐妹凑钱给她治病,把她从死神那里拽回来了。目前,她病情比较稳定,体重逐渐恢复,希望创造生命奇迹。

  石市首例眼角膜移植手术3年前完成

  1991年患病毒性角膜炎后,当时62岁的曹庚戌视力逐渐下降,感冒一次,就严重一次,两只眼睛渐渐有了白斑,看不清东西。2009年4月,石市第一医院为他成功地进行了眼角膜移植手术,他和另一名患眼疾的年轻人刘栋梁成为石家庄市属医院最早的眼角膜移植手术的受益者。目前,他们两人视力均有好转。

  为曹庚戌和刘栋梁奉献眼角膜的人,是石市一位癌症患者,名叫刘淑霞。

  石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孙朝晖回忆说,那是2009年4月20日,刘淑霞走完了50岁的人生路程,为实现她生前捐献眼角膜的愿望,丈夫薛东斌强忍悲痛,把妻子的死讯,电话通知了当时还是眼科主任的孙朝晖。10分钟后,刘淑霞留给人间的“光明种子”,被保存到无菌房里。同年4月21日,孙朝晖先后为曹庚戌、刘栋梁实施了眼角膜移植手术。

  术后,曹庚戌夫妇曾到刘淑霞家,看望了她的家人,感谢刘淑霞给他带来光明。

  今年12月15日,记者到曹庚戌家采访时,他情绪不错,坐在沙发上跟老伴一同看电视剧。他说,因为他的身体有点儿排异反应,视力恢复得不很理想,但比以前好多了。他非常感谢刘淑霞和她的家人。

  专家观点

  角膜需求量

  和实际捐献量差距很大

  石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张玉安表示,为确保包括眼角膜在内的遗体器官捐献、移植工作的开展,省卫生厅一个月前批准石市第一医院为器官移植医疗机构,这就意味着省会市属医院,只有这家医院具有遗体器官移植资质。

  事实上,相关工作早在2005年就开始了,只是那时红十字会只是负责登记志愿捐献者的姓名,并没有行眼角膜移植之实。当时,邢台眼科医院眼角膜移植手术很成熟,属于全省“眼库”。因为省会距离邢台较远,有关各方往返不方便,省红十字会于2009年把“眼库”移到石市第一医院。

  目前,到红十字会登记捐献眼角膜的志愿者共187人,其中年龄最大的90岁,年龄最小的20岁。

  石市红十字会袁皓先生说,从全国情况看,每年至少有400万眼疾患者需要眼角膜,而每年只有几千人可以接受手术。石市第一医院熊大夫说,他们医院每年需要眼角膜的患者有二三十人,而捐献者却寥寥无几。邯郸的谢玉林先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与捐献者擦肩而过。

  不少志愿者去世后

  家属放弃了捐献

  袁皓和第一医院熊大夫分析认为,导致捐献者少、实际捐献者更少的原因,主要是宣传不到位,人们对眼角膜捐献有误区。有的人以为捐献眼角膜就是移植眼睛的一层膜,而实际上,医生为了确保移植成活率,往往要摘取捐献者的眼球。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死者家属就放弃捐献。这种情况,今年熊大夫就遇到了两次。

  还有的志愿者家属,缺乏眼角膜移植常识,志愿者去世后没有及时通知医院,等医生得知相关消息,早已错过了摘取眼角膜的最佳时机。

  两位专家希望有关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捐献眼角膜这一公益事业的认识,动员更多人加入到捐献眼角膜志愿者队伍中。

  他们表示,第一医院、红十字会均可接受志愿者报名登记,填写志愿书后,他们会给志愿者一个捐献卡。捐献委托人一旦发现志愿者故去,应在6个小时内通知医院。

  立法保护捐献者的合法权益

  记者了解到,深圳、上海、重庆等地已经针对包括角膜捐献在内的遗体捐赠制定了专门的地方性法规,而石市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法规,这或多或少影响了捐献工作的健康发展。

  袁皓认为,关于遗体捐赠、器官移植的立法,事实上不是地方立法要解决的问题,而是国家立法要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仅仅能够解决一个地方的规范问题,就像深圳规定的这种地方法规的问题,是有效果的,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由国家立法。只有这样才能统一人体器官、组织和尸体的捐献行为,以及捐献的器官、组织和尸体的合理使用,制止非法交易,同时也保护了当事者的合法权益。

(来源:海峡医界网) (责编:王艳丽)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角膜,手术,石家庄)的信息
      热门图文

    去眼袋手术什么时候做

    双眼皮手术后多久可化

    云想衣裳花想容 那你想

    隆下巴补救短小下巴使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ad推广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华夏近视网39健康网眼病中国眼镜网新浪福建健康21世纪药店网千龙求医查疾病114个性导航眼科时讯中华网健康频道国家健康网
    我友健康眼科新闻中华碑林医学网整形美容英智眼科浙江眼科网中国眼网眼科医学网久久眼科网阿里医药眼科网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