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心术》,虽然有一些“理想化”的地方,但站在医生的角度,还是感觉这是一部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医生生活状态的作品。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对笔者的触动尤其深刻。
医生小郑,对一名有潜在风险的老太太麻痹大意,允许其回家看孙子,结果老人突发脑出血死亡。这位老人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如果家人对此事深究,对小郑的前途可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可是,就在院方忐忑不安的时候,患方却选择了原谅,希望老人非正常死亡的生命能够成为医生成长的基石,为其他的患者带来福祉。来自老人的家人方面的原谅让这位稚嫩的医生懂得了忏悔,对着老人的墓碑深躬不起。
这个的情节其实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相比于严厉的惩罚和冰冷的条款,宽容和原谅,有时更能触动一个人的灵魂,让人懂得反省,并将自己获得的宽容,化为一种精神,传递给周围的人群。
近200多年来,西方社会主张博爱精神,事实上就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已经证明,一个只懂得冤冤相报的社会,其换来的可能是更深的仇恨,相反,宽容和原谅,却往往更容易带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引导人们追求向上的精神。
所以,法国大作家雨果在他的名著《悲惨世界》中,出现了这样的情节:惯偷冉·阿让在从监狱出来后,偷窃收留他的神父家的物品,可是当警察将冉·阿让人赃俱获地带到神父面前时,神父选择的是宽容。他对警察说,这些东西本来就是他送给冉·阿让的。神父的宽容,化解了冉·阿让心中的磐石,监狱的鞭子没有改变他,但在博爱的神父面前,他懂得了反省,并在以后的生活中,用爱和宽容拯救了更多的人。
笔者在多年前曾在报上看见这样一篇文章,作者是一名护士,她非常清晰地记得,自己刚工作的时候,有一天给患者扎输液针,连着失败了好几次,当时她的心里十分害怕,生怕患者呵斥她,可是患者却一直笑呵呵地鼓励她,患者的笑容成为她日后努力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也促使她尽量让自己用微笑对待患者。可以想象,如果这位护士在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就因为一个不大的失误遭受呵斥,那么最可能的结果就是,护士对患者充满畏惧,畏惧积累久了,就会成为怨恨,由此她很可能不屑用微笑来对待自己的工作。
现在,医患之间关系紧张,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对立的情绪,应该说,这与现在的医患之间,缺乏一些基本的原谅精神有关。患者方面认为医学本就是一个精细的工作,因此,常常对医护的失误不依不饶,以为这样可以最大化地维护自己的利益,事实恰恰相反,这造成的是更多的医护对患者态度冰冷,不愿意用真情来对待患者。
在医方这边,对于患者在某些阶段的情绪变化,同样也缺乏必要的宽容精神,因为有医闹存在,就常常把患者的“脾气”视为“事多”甚至是“闹事”,随之而来的是对患者更加不客气的态度,缺乏用医护的职业情怀去温暖患者的耐心。为什么现在很少有患者能感受到医院里的“爱”,因为医护对于患者的不理解不是用一种勇于原谅的态度,而常常是“对着来”的情绪。
当然,原谅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的事情,但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逐步树立一种原谅的意识,用自己的宽容与爱心,去逐渐改变我们所处的环境,从自己做起,也许,您就是打破医患对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