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医院院长期间,刘俊芳总是早出晚归,在外跑项目、请专家。当看到自己管理的医院,从“环境连好的乡镇卫生院都不如”,跃升至综合排名居全自治区三级医院前列时,刘俊芳说:“这么多年的付出值了。”
不改善医疗条件就留不住人
2001年,刘俊芳上任时,医院1976年盖的三层门诊楼已显得狭小破旧,全院只有460张床位。她寻思,要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必须改善环境,盖新楼。可是,4000万元的工程款,财政、医院都拿不出,她只能跑贷款,协调施工单位垫资。“很多人反对贷款盖楼,我就开会反复强调,‘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如果不改善医疗条件,就留不住人才,留不住患者。”
新门诊大楼、住院大楼建成后,全院床位增至1300张。通过细分二级学科,邀请知名专家来院查房、会诊、做手术,提拔技术好的“苗子”担任科主任,医院的医疗水平逐步提高。“全院上下勒紧裤腰带,4年就还清了贷款。”
2006年,整合市铁路医院,给刘俊芳带来又一次挑战。“我们医院发展势头正好,铁路医院整体水平较低,职工们不愿背上这个大包袱。”刘俊芳说,市委组织部宣布整合的前一夜,自己辗转难眠。但在第二天的大会上,她第一个表态,“合到一起就是一家人”,一下暖了铁路医院职工的心。
在刘俊芳强力推动下,铁路医院288名在岗职工全部被安排到合适岗位。
“我得护着老百姓”
“我是老百姓的院长,我得护着老百姓。”这是刘俊芳的信条。
2005年,新农合刚刚施行,农牧民需要先在医院交费,再回旗县卫生局新农合办报销。为了免去老百姓的周折辛苦,刘俊芳一个旗县一个旗县地协调,先由医院垫付,再统一到新农合办结算,最终使医院在全区首先实现新农合现场报销。刘俊芳说,医院还给每个旗县的新农合办捐了5万元,用以建设新农合报销信息化系统,并很快推出了“一卡通”。
刘俊芳介绍,2011年,巴彦淖尔市医院业务收入达3.9亿元,年门诊量47.1万人次,年住院量4.03万人次。“心脏介入手术几乎天天做,急诊医学科是全区重点学科,医院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今年7月,刘俊芳不再担任巴彦淖尔市医院院长。作为院党委书记和市卫生局副局长的她,心中的愿望依然是,办好一所家乡的大医院,让老百姓方便、放心、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