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委员会表示,目前全球约有3900万名盲人,其中五分之四只需接受适当的简单手术就能重见光明。青光眼是最常见的、严重的致盲眼病之一,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全球青光眼人数已超过6600万,我国的青光眼患者也多达650万。青光眼过去主要是老年人疾病,近年来开始出现年轻化趋势,中青年人开始成为了庞大的青光眼病人群体。
青光眼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病。特征就是眼内压间断或持续性升高的水平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程度而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失明只是时间的迟早而已,在急性发作期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青光眼属双眼性病变,可双眼同时发病,或一眼起病,继发双眼失明。
目前国内外报道均以药物控制和手术治疗为主。大多数抗青光眼药作用于适当的受体或酶,可以改变睫状突房水生成的速度,也可以改变小梁和睫状肌的形态或功能而影响房水的外流,进而调控眼内压。目前临床使用抗青光眼降眼压的药物有前列腺素类药物、肾上腺素β受体阻断药、肾上腺素&alPHa;2受体兴奋药、碳酸酐酶抑制药(CAI)、缩瞳药和肾上腺素类药。但临床研究显示碳酸酐酶抑制药(CAI)在神经、消化系统以及代谢方面会产生不良反应,而肾上腺素类药也会令眼部和全身出现不良反应,如眼痛、头痛、心律不齐、高血压和心动过快等。通过手术治疗青光眼副作用相对较小,而且快速、效果明显,渐渐成为了重要的治疗手段。
根据所患青光眼类型及具体病情,手术治疗方式各不相同。常用术式有周边虹膜切除术、激光虹膜切除术、小梁切除术、青光眼阀植入术等。眼内压过高是青光眼的重要病因,因此把房水引出并为眼睛做一个永久性的房水引流通道成了手术的关键一步。
成功的青光眼手术是建立一个通道,将房水从前房引流到结膜下,也就是形成滤过泡。但是成纤维细胞的增生、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导致伤口瘢痕化,形成无功能滤过泡,会使手术失败。青光眼引流器的应用则能减少结膜下和滤过道的瘢痕形成,从而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青光眼引流器的工作原理是在眼前房与结膜筋膜下安置人工引流物,以获得永久性的房水引流通道。在位于赤道部后的巩膜外附着物的周围,形成了一个表面积与其相同的疏松蜂窝状结缔组织囊腔,如同一个房水蓄积池(又称后部滤过泡),眼压的下降依赖于房水引流至引流盘周围的包囊,并通过包囊壁的阻力和包囊总的表面积控制眼压,即包囊壁越簿眼压越低,包囊表面积越大眼压也越低。现A、B超检查证实后部滤过泡区已远离容易瘢痕化的角膜缘区域,房水经此囊膜被动扩散或渗透入眼眶组织的细胞间隙,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
1969年Molteno发明了一种青光眼引流植入物,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有了一个突破性的发展。70年代以来,随着新型人工材料的不断出现,国外学者设计了多种房水引流植入物,如Krupin Disk植入物、Baerveldt植入物、white pump分流装置等,并逐步对手术方法进行改造。由此可见青光眼引流器的应用得到了国内外医学者的广泛认可,以及成为了他们一直努力研究创新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