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的报告振奋人心,作为医疗卫生界的代表,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医改这场大考中,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亮点频现,可以说向人民交了一份精彩的民生答卷。”3月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会刚结束十多分钟,记者就收到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发来的短信。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民生的阐述,引发了代表、委员的热烈讨论。在乐观的情绪之外,代表、委员们也清醒地看到,走到深水区的医改不进则退,应该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市医学院院长瞿佳告诉记者,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医疗卫生时,着重强调了深化、巩固和完善3个关键词。社会各层面要理解深化医改的难度所在,根据改革的精神加大推进力度,而长效机制是根本。医改实施以来,国家对农村、城市社区加大了投入力度。政策到位了,投入到位了,然而基层的服务能力并没有随之跟上来,老百姓在家门口找到信得过的全科医生还很难。其根子就是“人”的问题,必须探索建立好医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长效机制。要打“组合拳”,教育、卫生、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要打通部门壁垒,通力协作破解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院长王静成看到报告后的第一印象是“新风扑面”:报告不回避问题,敢于面对和担当。对于当前的医改,王静成认为,必须从长远考虑,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把医疗卫生纳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范围内考虑。社会经济发展中,医疗是消费的重要部分,投入医疗卫生就是投入了老百姓的健康和福利,而这种投入必须有法律保障。因此,他今年还要继续提议尽快建立国家卫生法,用制度支撑卫生事业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主任刘迎龙说,去年国家财政总共在卫生事业上投入了2600亿元,增长速度是所有大项开支中最快的,这体现了政府对医疗民生的高度重视。但是,2600亿元的绝对数值还是太少,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也不高,只达到2.8%,远远比不上国家财政在教育事业上4100亿元的投入。政府应继续加强这个方面的投入,确保医药卫生支出有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疾控中心主任沈进进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实现和维持这一目标与疾病预防、环境保护息息相关,报告中提到今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30元,这将对疾控工作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然而,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立,特别是服务能力提升,需要长效机制,建议把农村卫生队伍建设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一样,写入报告。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卫生厅厅长李利说,报告中提到,要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重点解决好群众大病医疗问题;要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这些都不是短期行为能够解决的,必须依靠长效机制推动深水区的医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