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届政府甫一上任,医改的顶层设计再次成为焦点。我们通过剖析全球模式来探寻中国可能的医改路径。从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药品这三个维度,重点分析主要四种模式:英国全民医疗服务模式、德国社会保险医疗模式、美国商业医疗模式和新加坡储蓄医疗模式。
发达国家医疗保健系统虽各不相同,但许多共性值得借鉴:1)政府职责不可或缺;2)医疗保险作为“购买方”发挥对医疗服务机构和医药企业的谈判、监督作用;3)医疗服务体系广泛采用医药分业、医院公私混营,对医生高薪养廉;4)虽有不同程度的价格管制,但在医药分业的体系下,制药行业在良性竞争中规范发展。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医改的关键是建立医保谈判机制,调整费用结构,医院环节引入竞争,改革公立医院内部机制,破除以药养医,还制药企业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
全球范围来看,医改并不影响医药行业的长期价值。由于需求永不满足,各国医改也从未停止,改革不外乎三点:保持可持续性、提升效率、保证公平。有日本式的“休克疗法”,有德国式的片面改革到全面改革,有英国式的公平与效率的博弈,也有美国式的费用高企,举步维艰。改革或在短时间内对医药指数有影响,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医药指数仍然跑赢各市场指数。
投资策略: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最值得长期关注。这类企业受益于医改大方向,同时抵御短期政策扰动的能力较强,包括三类:1)创新药企业,如恒瑞医药、天士力、双鹭药业、华东医药和恩华药业等;2)大健康消费类企业,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等;3)医疗服务企业,如爱尔眼科、迪安诊断、通策医疗等。
结构性机会也值得阶段性关注,某些行业政策虽然从总量层面上对行业有影响,但却有部分适应性强的企业从中受益,持续性较好的结构性机会也值得关注。如基本药物独家品种的昆明制药,限抗后中药注射液的康缘药业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