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红艳 作者单位:北京昌平区红十字会北郊医院眼科,102208
【摘要】目的:分析干眼症与眼球结膜下出血之间关系与误诊原因,探讨防止误诊的措施及方法。方法:对60例(92眼)门诊诊断为干眼症并发眼球结膜下出血,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干眼症并发眼球结膜下出血的误诊、误治与干眼症的发生有关联。结论:详细的询问病史、症状及临床检查是防治误诊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干眼症;诊断;眼球结膜下出血;误诊误治
干眼症是多因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及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面的异常,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1],我国约有三千万人患有程度不等的角结膜干燥症,其发病率占人群的2.7%,由于许多干眼症患者不知道平时应如何进行患眼护理,常使病变发展加速,病变程度加重,而且由于基层医院眼科医生对此症缺乏足够认识,此类患者常被误诊。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治,甚至被给予错误的治疗。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随机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诊断为干眼症并发眼球结膜下出血共60例(92眼),已排除其他眼病,男41例,女19例,男女之比为2.2∶1,年龄(17~65)平均41岁。曾反复发生眼球结膜下出血的患者36例(52眼),均未曾诊断为干眼症的患者。
1.2检查与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详细询问全身情况、用药、工作环境及每日使用电脑和看电视情况等既往病史;询问有无眼部刺激征、干涩、异物感或磨砂样感、烧灼感、痒感、晨起眼部少量分泌物、视力波动、视觉疲劳、畏风流泪等症状[2]并进行常规裂隙灯检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60例患者中平日眼部均有干涩症状、异物感、眼疲劳、因局部轻微受伤引起,干眼症经常用力揉擦眼睛造成外伤引起。主要针对病因治疗。禁忌早期应用扩张血管药物及活血化瘀药物,以防止眼球结膜下出血的加重。适量应用抗菌素眼药水0.25%氯霉素,氧氟沙星等,以预防混合感染,可口服维生素C早期以清热凉血为主,兼以活血化瘀;中期则以活血化瘀为主,兼以清热明目;晚期可以滋补肝肾,益气明目。
1.3根据干眼症的诊断标准[3],主观症状(必需):干燥感、异物感、疲劳感、不适感;泪膜不稳定 (必需):泪膜破裂试验;泪液分泌减少: Schirmer试验;眼表面损害:荧光素染色;符合诊断标准。
1.4眼球结膜下出血临床容易诊断,往往不能引起眼科医师的重视的病因诊断,误治情况时有发生,提高眼科医师对其认识,才能减少误治、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本组患者均诊断干眼症并发眼球结膜下出血,病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有关系。加之外伤、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用眼疲劳、过量饮酒等因素,容易使病情加重。女性低于男性。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及健康宣教指导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医务工作者的任务,也是重要的责任。
2讨论
误诊原因; 由于目前缺乏对诊断干眼症的统一标准及认识不足、干眼症的临床表现容易忽视,对于反复眼球结膜下出血患者未能引起重视,反而因长期使用抗炎药物,药物本身的毒性或药物成分使病情加重,造成泪液分泌减少使干眼症状加剧,造成恶性循环。目前有关干眼症的研究认为,多种病因均可以引起干眼症[4]眼科医生不重视常规检查,只是简单药物治疗,不详细追问病史、不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及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持续时间和用药情况。盲目做出诊断,延误病情同时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干眼症与眼球结膜下出血之间的关系;干眼症发病机制不是很清楚,并且也没有明确诊断标准,给干眼症的诊断、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眼科医师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对于眼球结膜下出血的病因诊断是否准确应加以重视。
防止误诊及干眼症眼球结膜下出血的治疗措施; 避免眼睛疲劳的最好方法是适当休息,切忌连续操作,同时做好眼睛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干眼症眼球结膜下出血的简单病因,发病机制,要避免长期滥用抗病毒及抗炎眼药水,有效地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定期复诊,配合眼科医师的指导有一定的作用。使患者正确地认识结膜下出血防控的其他因素也是非常必要的。本病轻者一般可以自愈,初起宜冷敷是关键,两天后可酌情热敷。发病期间要避免剧烈呛咳、呕吐、外伤、酗酒等。对办公室白领一族而言,干眼比例更高,可达80%,文过眼线的女性几乎100%有干眼症状。容易导致眼球结膜下出血。而尽管引起干眼症的起始病因不同,一旦进入进展阶段,炎症成为干眼症发病机制中最关键的因素[5],更容易引起眼球结膜下出血。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临床上要认真识别避免误诊。近年来随着诊断科技水平的提高,干眼症的正确诊断明显提高,发病人群不断增多,所以要求眼科医生要在诊断和治疗上不断提高认识,注重干眼症并发眼球结膜下出血诊断,对可疑病例进行客观细致的眼部检查,减少误诊、误治率。
【参考文献】
[1]刘祖国.眼表疾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9
[2]潘兰兰贾卉.中老年干眼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6,6(5):1203-1206
[3]刘祖国,彭娟.干眼的诊断与治疗规范[J].眼科研究,2008,26(3):161-164
[4]屠永芳,裴森,金书红.干眼症96例病因分析.国际眼科杂志 2008;8(3):641-642
[5]Pflugfeldr SC. Antiinflammatory therapy for dry eye. Am J Ophthalmol 2004;137(2):337-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