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日对外透露,该院眼科专家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自噬及凋亡”的研究中取得新突破,为眼内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儿童眼内恶性肿瘤,不接受治疗的患儿将在短期内死亡。
最新研究成果已于2014年3月以“MIR34A regulates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by targeting HMGB1 in the retinoblastoma cell”(MIR34A通过作用于HMGB1调控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自噬及凋亡)为题发表在“AUTOPHAGY”上。“AUTOPHAGY”是自噬研究领域著名的权威期刊杂志之一,2012年的影响因子达到12.042,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论文通讯作者段宣初教授介绍,他们的研究以MIR34A(核酸的一种)是否参与调节视网膜母细胞瘤(RB)化疗药物敏感性为目的,采用各种先进的实验技术及研究手段,最终证实HMGB1(高迁徙蛋白)是MIR34A在RB细胞内的作用目标之一,MIR34A可以减少HMGB1的mRNA(小核酸)水平以促进RB细胞的凋亡并抑制自噬,同时通过增加细胞DNA的损伤来提高化疗药物对RB细胞的治疗效果。
段宣初表示,这一研究结论有望揭示MIR34A在细胞自噬作用中的新机制,为临床治疗RB以及其它眼內恶性肿瘤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论文第一作者刘可主治医师解释说,过去常常通过摘除眼球来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随着放疗和化疗的疗效不断提高,化/放疗正取代眼球摘除,成为治疗趋势。“而该研究成果,有望提高化疗效率,为在治愈肿瘤的基础上保留患儿眼球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